潘申甫
潘申甫出生于中医世家,家族自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起便有医学传承。他的祖父潘鼎和父亲潘旭都是著名的中医师。潘申甫继承了家族的传统,在外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兄弟潘吉甫等人共同探讨医术,尤其擅长治疗疮疡。在他的影响下,潘氏外科得到了发展,家族中出现了多位杰出的外科医生,如潘芹波、潘春林等。
人物经历
潘申甫(1847年-1925年),原籍浙江德清戈亭曲溪(现属钟管镇)。他在家庭的影响下,对中医外科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精湛的技术。清代光绪年间,知名学者俞槌因患有痔疮而四处求医无果,最终在潘申甫的帮助下痊愈,并赠送了一块金匾以示感谢。此后,潘申甫的名声在上海、杭州市以及安徽南部、江苏省南部地区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拜师学习。
医疗贡献
潘申甫不仅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色,还致力于教学和学术研究。他与同族医师及学生张彦英、王彤轩、吴谱农等人成立了曲溪国医研究会,共同探讨疑难病症,并编写了一系列未出版的医学著作,包括《周身名位骨度》《内经十二官》《六淫问答》、《七情论》《揣摩集》《运气要诀》《时用妙方》《游痹十症》等。此外,他还指导家人将自己积累的300多个病例汇集成册,命名为《潘申甫医案》,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家庭背景
潘申甫的家庭成员中有多位出色的外科医生,其中较为知名的有潘芹波和潘春林。这些人在潘申甫的影响下,继续发扬了潘氏外科的传统,使这一领域的医疗技术得以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资料
潘申甫.潘申甫.2024-11-27
潘申甫.潘申甫.2024-11-27
潘申甫.潘申甫.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