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五见

五见

五见是佛教术语,这里指根本烦恼中的恶见。其内容是:(一)萨迦耳巧见,又称“我见”,即认为“我”“我所”都是真实存在的观点。因为佛家主张“一切皆空”“无生”“无我”,因而此观点被认为是错误见解; (二)边执见,指顽固的偏见,包括“有见” (认为“我”可以常驻不变)和“无见”(认为“我”可以不受果报)两种;(三)邪见,指否认因果报应的见解;(四)见取见,坚持前三见而不认识其错的见解;(五)戒禁取见,视错误的戒律、法规为正确,认为行之即可到涅盘的见解。

基本介绍

佛学大辞典》「五见」条:(名数)

一、身见,即我见我所见也,不知吾身为五蕴和合之假者。而计度实有我身(我见),又不知我身边之诸物,无一定之所有主,而计度实为我所有物(我所见),合此我见与我所见二者,则为身见。常略我所见而单曰我见。

二、边见,一旦有我身起我见之后,其我或计度为死后断绝者,或计度为死后亦常住不灭者。是有二义:起于身见后边之妄见,故名边见(唯识);偏于断或常之一边,故名边见(俱舍)。

三、邪见,拨无(除遣为无其事)因果之道理者。以为世无可招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而生之结果,故恶不足恐,善亦不足好,如此谬见,乃邪之最邪者,故付以邪之名。

四、见取见,以劣知见为始,取其他种种之劣事,思为此最胜殊妙者。上之见字,虽指身见边见等之见,然尚含其他种种之事物。

五、戒禁取见,由上之见取见,遂以非理非过之戒禁为始,取其他种种之行法,以之为生天之因或涅之道者。此中有二种:持牛戒或鸡戒等,以为生天之因,是曰非因计因之戒禁取见;修涂灰断食等种种之苦行,以为涅槃之道,是曰非道计道之戒禁取见。

已上五见,为恶慧之一分,于见道一时断之者。旧译家称之为五利使。见唯识论六,俱舍论十九。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