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剑泉
拔剑泉位于汉文化之乡徐州市,汉王镇丁唐山下。形成于西汉高祖二年,这里山脉连绵,河流纵横,素有“山水一色,民事物阜之称”。是徐州著名的花果、玫瑰之乡。相传刘邦和项羽征战于汉王镇丁塘山下,绿营非常干渴,刘邦拔剑插地,泉水涌出。流淌四里多,又伏流于地下,雨季不溢流,旱季不干枯,乡人称之为龙湫,遇到大旱季节,祷告之后泉水旺盛。风景优美奇特,故称丁塘异泉。
文化活动
历史记载
明·陈耀文《天中记》:“拔剑泉,汉高帝入彭城,尝闻于徐州为楚所困,汉兵渴乏,帝以剑插地,拔即泉涌出,水不溢、旱不枯,土人呼为龙湫。”
清·赵宏恩《江南通志》:“丁塘山,在(徐州市)府西南二十五里,其东有丁塘,故名,一名拔剑泉。土人称为龙湫,祈雨时应。”
明正统《彭城志》:“龙王庙在(徐州)城西二十里,庙前即高帝拔剑泉,旧有庙已废,洪武三十二年知州杨节仲回旧基再建。”
徐州知州杨节仲《徐州拔剑泉祷雨有感碑》云:“徐州城西二十里,地名丁塘有池曰拔剑泉,世传汉高帝入彭城垒此,为楚所困,时旱涸,士卒乏水,帝以剑插地,拔即泉涌出,故以是名。池有龙至灵异,乃做祠奉享,凡遇旱祷即应……”
典故溯源
据《史记》上记载,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于公元前205年春,乘虚占领西楚首都徐州市,霸王项羽闻讯,亲率3万精兵夺回彭城,刘邦率队退到汉王丁塘山下,人困马乏,数日不得滴水,军士饥渴难忍,刘邦在走投无路百感交集之时,猛地将宝剑往地上一,对天长叹道:"天亡我也!”没想到当他从石缝中拔出剑时,随剑间涌出泉水。同时,他的焦躁不安的战马也用蹄子趴出泉水,从此,后人为纪念刘邦把这两眼泉名之为:“拔剑泉”和“马扒泉”。拔剑泉为一菱形泉眼,犹如宝剑插地时遗留的痕迹。徐州知府苏轼曾为拔剑泉开辟水道,使泉水向北流入云龙湖(今云龙湖)形成了玉带河。
诗联
《彭城汉祖庙试剑石铭〈并叙〉》 苏辙
汉高皇帝庙有石,高三尺六寸,中裂如破竹,不尽者寸。父老曰:“此帝之试剑石也。”熙宁十年,蜀人苏轼为徐州市守,弟辙实従入庙,观石而为之铭曰:维汉之兴,三代无有。提剑一呼,豪杰奔走。厥初自试,山石为剖。夜断长蛇,旦泣神母。指麾东西,秦、项授首。敛然三尺,一夫之偶。大人将之,山岳颓仆。用巨物灵,不复凡手。武库焚荡,帝命下取。岿然斯石,不尚有旧。
策马来寻拔剑泉,汉王遗迹尚森然,一泓暗泄碧峰外,百丈晴拖绿树边,溜响消残龙战气,芒寒微动霸陵烟,鸿沟寂寞乌江冷,不信清流此地偏。
【汉王拔剑泉】·徐书信(著名诗人)
剑泉桃李闹春风,百媚千姿各不同。
尔雅归来刘项去,青山何羡碧流东。
【汉王庙府对联】· 杨节仲(明代徐州市知府)
门迎曲水龙蛇动,户对环山虎豹藏。
民间传说
汉刘邦与拔剑泉
关于拔剑泉的传说,现在流传下来四种版本,其中三个版本的背景是一样的,即:公元前205年刘邦夺取彭城后,贪恋酒色,疏于防御,五六十万大军被项羽三万精兵打得落花流水。刘邦率残部逃跑,来到丁塘山下,干渴难忍,非常狼狈,于是才有了拔剑泉的故事。
还有一种传说的背景是,刘邦斩蛇起义后,藏于安徽一处山谷(现为皇藏峪),后被秦兵追赶,逃到驴耳山和黑山县之间,也是人饥马渴,寸步难行了。但在这四种传说中,刘邦"拔剑"的细节均不同:
第一个版本是:刘邦逃至丁塘山下,令士兵四处打水。他也跳下坐骑,将剑猛插入地,用以拴马,然后随大家一起去找水源。刘邦离开之后,他的马便用前蹄拼命扒地,结果扒出了泉水。士卒立即报告刘邦。刘邦自然高兴,拔腿往回跑来。不料被一块青石绊住,起来一看,那块被绊翻的石头下,涌出了泉水。刘邦更加高兴,来到跟前,猛地拔出剑来,不料泉随剑涌,喷出数尺高。这三个泉眼,分别被后人命名为:马扒泉、绊倒井、拔剑泉。
第二个版本是:刘邦逃至丁塘山下,人乏马困,绝望地拔出剑来,往地下刺去,并仰天长叹:"天亡我也。"不料,抽剑时,泉水随之涌出。他乘坐的乌龙驹也以蹄扒地,扒出水来。于是分别取名拔剑泉、马扒泉。
第三个版本是:刘邦在丁塘山下下了马,把宝剑"嗖"地一声插进地里,一屁股坐下,仰天长叹道:"难道我刘邦会真地败在项羽手下吗?"那匹枣红马听了他的叹息,咴直叫,两只前蹄不停地扒地,竟扒出水来。刘邦一高兴,把宝剑拔出来,竟也冒出水来。拔剑泉与马扒泉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上面三个传说版本,均发生于丁塘山下。
发生在丁塘山以外的一种传说是:刘邦被秦兵追至黑山口(也在汉王镇),举剑对天,长叹道:"天啊,如容刘邦在,水从石中来。"说罢,把宝剑往地下一戳,入石三尺,拔剑时,水从石缝中涌出来,故名拔剑泉。他的坐骑也在刘邦身后不住地用蹄刨石,也刨出许多泉眼,因泉眼如筛,这个马扒泉又名筛底泉。
上述传说,版本不一,很可理解。因为是传说,传来传去,难免变化多端。传说,是一种民间文学,每传一人,便增加了一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故传说没有对错之分,信不信由你。
特产
目前状况
现在人们所看到的拔剑泉已用水泥砌成一个长方形大井,马扒泉则扩展成一个蓄水湖,两泉涌水昼夜不断净逸温润,此流水量约为2592/日立方米,成为汉王镇家田灌溉的重要水源之一。
在拔剑泉南岸的绿草地中,立着十余块大小不一的碑碣,碑碣上深浅不一的文字上记载着这方神泉千年不逝的历史,印证着拔剑泉千年的涌动和古朴的汉风.
主要景观
徐州市三面环山,古代曾有72眼山泉。最有名的当数饮鹤泉,位于云龙山上。其次为拔剑泉,共有三处:一处在城南30余里的湖山,一处在城西南20余里的丁塘山,一处在城东北的二郎山。三处山泉均名拔剑泉,而且均与刘邦有关,但名声最大的,至今仍然昼夜不停涌出泉水的,只有丁塘山的那个拔剑泉了。现属铜山区汉王镇,所以又称汉王拔剑泉。汉王拔剑泉周围,早在几十年前就砌了一个棱形井圈,好像一把巨剑的形状。泉水形成了一个蓄水湖。水清而微甜,恒温摄氏度16度。昼夜出水量,一说每天约2000立方米,一说约2500立方米。湖周围是高大的梧桐,水中可映出清晰的倒影。
苏轼曾偕弟苏辙到此游览,并写了《彭城汉高祖庙剑石并序》,序曰:"汉王高帝庙有石高三尺余,中裂如破竹,不尽者寸。父老曰:'此帝之试剑石也。'"现太鹤山立于湖中,半截露出水面。
拔剑泉东有一尊刘邦塑像,而泉之西有一尊"石祖",即石做的男性生殖器。
参考资料
明代徐州古八景--彭城周末--徐州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徐州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2021-11-02
天中记.国学大师.2024-09-24
“古韵新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高校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古韵新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高校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4-09-24
至美铜山·非遗|眉目如画的云龙湖,竟是从这里发源的.微信公众平台.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