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大桥
蒙大桥,1957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核材料与工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长期从事特种材料、特种部件制造研究工作。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7年9月,蒙大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
1980年,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 。
1980年—1989年,先后在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二所210车间和国营九○三厂担任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
198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系,获理学学士;
1989年12月,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室副主任、主任兼支部书记、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总工程师。
1991年毕业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参加工作。
1995年8月毕业于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联合所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分别获俄罗斯技术科学博士学位和我国理学博士学位。
2002年,从四川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2011年,入选第九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蒙大桥负责研制的“高压氢工艺系统”作为武器试验所需的地面装备成功应用于多次国家试验。他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节约了大量资金,且经济效益显著。1993年他任技术负责人参与完成了异种材料热压复合连接工艺研究及多种型号武器预先研究等重大项目的技术攻关 。他在特种材料腐蚀与老化机理、特种材料连接技术及化学与氚工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11月,蒙大桥先后担任973计划项目技术首席、ITER专项某项目技术首席。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11月,蒙大桥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四等奖1项,部委及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 。
人才培养
蒙大桥认为:既要艰苦奋斗,走自力更生之路,又要传承创新,做大国大器之人。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寂寞为伴,以热爱为动力,以专注为友,以团队为伍,以不断学习为加油站,以追求科学为目的。
研究方向
专业为核材料与工艺技术。工作单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研究所。为201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长期从事加速器物理研究,在强流离子束产生、冷却和加速方面做出了系统而创造性的工作。提出并研制成功首台高流强、无任何垫补线圈的等时性重离子回旋加速器,主持完成物理和总体设计及建造和调试。引出能量6.5MeV/A、流强13微安的12C5+束。以该回旋加速器做注入器的新方案避开了国外专利对我国的约束,为我国首台重离子治癌专用装置的自主研制起到关键性作用。
社会任职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重离子治癌专用装置HIMM工程总工艺师、ADS战略先导专项注入器II项目负责人;所学术委员会和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首届中国系物理与化学学术交流会委员、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副理事长。
获得荣誉
获国际离子源领域最高奖明度 Award、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九);曾获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入选2004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9年被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
人物评价
蒙大桥是中国特种材料与工艺技术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 。(四川大学评)
蒙大桥作为国家热试验现场作业的技术负责人,20多年来一直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默默耕耘,为中国尖端武器研制和多次国家试验任务取得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 。(科普中国评)
参考资料
蒙大桥----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2021-11-07
赵红卫、蒙大桥校友当选为2019年中科院新晋院士-四川大学新闻网.四川大学新闻网.2021-11-0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蒙大桥:深爱核事业.光明网.2021-09-2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会议通知-首届中国锕系物理与化学学术交流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21-11-07
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中国科学院.2021-11-07
关于公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2022-01-18
我校两校友当选为2019年中科院院士:赵红卫、蒙大桥.四川大学网.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