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保屯村
相传,该村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当初只有九户人家:三王、五赵、一郑,因姓郑的这家卖豆腐,名叫郑保。邻里乡间都知道,故该村被叫做郑保屯镇,沿用至今。
村庄简介
标准名称:郑保屯
汉语拼音:Zhengbaotun
所在政区:德州市夏津县郑保屯镇
得名时间:元明时初
得名原因:相传,该村建于元明时初,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当初该村只有九户人家三王五赵,一郑因姓郑的这家卖豆腐,名叫郑保。邻里乡间都知道,故该村被叫做郑保屯,沿用至今。
经度:115°49′
纬度:36°59′
耕地面积:8125.00亩
人口数量:3857人
邮政编码:253217
备注:
五屯
标准名称:五屯
汉语拼音:Wutun
得名时间:明朝年间
得名原因:相传,明朝燕王扫北之后,该村村民由洪洞县迁来此地,被划为军屯,凡军屯不缴纳武税,并按顺序编号,此村为第五军屯,后人简称五屯,沿用至今。
经度:115°51′
纬度:37°
耕地面积:4084.00亩
人口数量:1181人
邮政编码:253217
备注:
北口
标准名称:北口
汉语拼音:Beikou
所在政区:德州市夏津县郑保屯镇
得名时间:明朝末年
得名原因:明朝末年,王氏几户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立村叫王家寨,自九三二年才正式命名叫北口,沿用至今。
经度:115°47′
纬度:36°59′
耕地面积:850.00亩
人口数量:556人
邮政编码:253217
备注:因村庄与清河县油坊镇隔河相望,并为运河渡口,人们去河北省油坊镇由此过河,此村又似油坊的一个门口又名油坊口。
八屯
标准名称:八屯
汉语拼音:Batun
得名时间:明朝初期
得名原因:相传,明朝初期,该村村民洪洞县迁来,此地被划分军屯,凡军屯不缴纳赋税,并按顺序编号,此村为军屯第八屯,后来简称八屯,沿用至今。
经度:115°52′
纬度:36°49′
耕地面积:4926.00亩
人口数量:1829人
邮政编码:253217
备注:
柳元庄
标准名称:柳元庄
汉语拼音:Liuyuanzhuang
所在政区:德州市夏津县郑保屯镇
得名时间:
得名原因:相传,该村东南二里许,有一古址古传叫江南镇此村址原为菜园地,共有六个园,六口井,后经战乱江南镇被扫平,在此地建村,取名叫六园庄,后来被习惯叫成柳元庄,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经度:115°49′
纬度:37°
耕地面积:3025.00亩
人口数量:1257人
邮政编码:253217
备注:
珠中
标准名称:珠中
汉语拼音:Zhuzhong
得名时间:
得名原因:珠东原与珠西、珠中为珠泉屯一村,后因七二年运河改堤分成三个村此村原处珠泉屯中间,故称珠中。
经度:115°49′
纬度:37°1′
耕地面积:1918.00亩
人口数量:1345人
邮政编码:253217
备注:明永乐年间(1341-1350年)建村,位于县城西北18.1公里处。
珠西
标准名称:珠西
汉语拼音:Zhuxi
所在政区:德州市夏津县郑保屯镇
得名时间:
得名原因:珠东原与珠西、珠中为珠泉屯一村,后因七二年运河改堤分成三个村此村原处珠泉屯西边,故称珠西。
经度:116°49′
纬度:37°1′
耕地面积:1910.00亩
人口数量:1320人
邮政编码:253217
备注:明永乐年间(1341-1350年)建村,位于县城西北18.1公里处。
珠东
标准名称:珠东
汉语拼音:Zhudong
得名时间:
得名原因:珠东原与珠西、珠中为珠泉屯一村,后因七二年运河改堤分成三个村此村原处珠泉屯东边,故称珠东。
经度:115°52′
纬度:36°49′
耕地面积:1428.00亩
人口数量:941人
邮政编码:253217
备注:明永乐年间(1341-1350年)建村,位于县城西北18.1公里处。
七屯
标准名称:七屯
汉语拼音:Qitun
所在政区:德州市夏津县郑保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