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发展指数
综合发展指数(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简称CDI)是由中国统计学会课题组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要求构建的一套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旨在引导和转变发展观念,激励发展思路创新。
背景
长期以来,人们对“地区发展”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这种简单的等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与居民福利改善不一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以及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尽管这些问题背后有着深刻的根源和特定的环境,但地区发展认识及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不全面、不科学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国际上,联合国于1996年建立了包含社会、环境、经济、制度四个方面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协助各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同年,英国发布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球首个公布全套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国家。2000年,联合国提出了8项“千年发展目标”及相关具体目标和指标,涵盖社会公平、生命健康、环境保护及全球合作等领域,成为衡量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准。在国内,也有许多研究机构和部门提出了多种地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测评方法。然而,国内外的研究各有偏重,国外研究主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需求出发,确定具有自身特点的指标体系;国内研究则更多地侧重于理论层面,指标选取存在一定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中国统计学会课题组的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突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主要指标的重要性,制定了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了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对各地综合发展情况进行测评。
指标
经济发展类
“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经济发展模块设立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发展质量三项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八项三级指标。
民生改善类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应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民生改善模块设置了收入分配、生活质量、劳动就业三项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十二项三级指标。
社会发展类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应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模块包含了公共服务支出、区域协调、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社会安全六项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十项三级指标。
生态建设类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生态建设模块设定了资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治理三项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十项三级指标。
科技创新类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应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模块包含了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两项二级指标及其对应的四项三级指标。
参考资料
国家统计局详解综合发展指数(CDI)与GDP区别.新浪财经.2024-10-26
综合发展指数指标说明.人人文库.2024-10-26
“综合发展指数”.艺术之家.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