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蹄豆
牛蹄豆(学名:Pithecellobium dulce),又名金龟树,是豆科猴耳环属的常绿乔木,原产于中美洲,现广布于热带干旱地区,包括中国的台湾、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牛蹄豆具有耐热、耐旱、耐瘠、耐碱、抗风、抗污染、易移植等特性,是热带地区重要的草料树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中等大;枝条通常下垂,小枝有由托叶变成的针状刺。羽片1对,每一羽片只有小叶1对,羽片和小叶着生处各有凸起的腺体1枚;羽片柄及总叶柄均被柔毛;小叶坚纸质,长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宽2-25毫米,大小差异甚大,先端钝或凹入,基部略偏斜,无毛;叶脉明显,中脉偏于内侧。
头状花序小,于叶腋或枝顶排列成狭圆锥花序式;花萼漏斗状,长1毫米,密被长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黄,长约3毫米,密被长柔毛,中部以下合生;花丝长8-10毫米。
荚果线形,长10-13厘米,宽约1厘米,膨胀,旋卷,栗色;种子黑色,包于白色或粉红色的肉质假种皮内。花期3月;果期7月。
分布范围
牛蹄豆原产于中美洲,现广布于热带干旱地区,包括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以及亚洲的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等地。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福建省、云南省等省份。
生长习性
牛蹄豆属于阳性植物,需强光。生育适温:23-32℃,生长快、耐热、耐旱、耐瘠、耐碱、抗风、抗污染、易移植。播种后出苗时间较长,从播种到真叶出现需要9-12天,生长时间长、不落叶,但出苗不整齐。一年生苗在7月下旬达到生长高峰,之后开始缓慢下降,9月以后生长量很小。
繁育方法
种子处理
为了促进种子迅速萌发,提高发芽势、发芽率,保证苗木出土整齐度,在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用98%的浓硫酸浸泡种子20分种,然后用清水冲洗;用98℃开水浸泡2分种后室温纯净水浸泡48小时。
土壤处理
对土壤培细、过筛,用2%阿维菌乳油对土壤进行适当的杀菌消毒处理,并用乙草胺喷雾苗床土表层,以杀灭杂草种子。
播种方式
营养袋播种育苗
营养袋规格为15厘米×30厘米,装入细致均匀的消毒土壤,将其放入整理平整的苗床内,排列整齐,以备播种。牛蹄豆1-2粒/袋。播种后立即覆土,深度牛蹄豆以2-3厘米为宜,以保证种子与土壤良好接触,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播种后立即浇水,并用草帘浸水铺盖。
低床撒播育苗
牛蹄豆均匀撒播于育苗床上,然后覆土、覆草、浇灌,覆土深度牛蹄豆以2-3厘米为宜。
主要价值
观赏:枝叶浓密,适作遮荫树、行道树、园景树。幼树可作绿篱树。庭园、校园、公园、游乐区、庙宇等,均可单植、列植、群植均美观。尤适于海岸造林绿化。因有锐刺,幼儿园不宜栽植。
经济:木材可为箱板和一般建筑用材;可用于制革。
环境:牛蹄豆能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改良土壤,可用于矿区恢复。
饲用:牛蹄豆因能耐干旱、高温、盐分、贫瘠土壤等恶劣环境,其生物量易被动物消化,是热带地区重要的草料树种,可为牲畜供应粗蛋白。
食用:豆荚用作食品,树皮含大量单宁 30%;荚果可作饲料;假种皮在墨西哥用来制柠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