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强城市
中国百强城市,是指中国大陆334个地级行政区中,GDP排名前100名的城市。
评价体系
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2003年和2004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采用的是专家咨询法。即通过专家给定指标体系中各部分的权重,计算平均权重,再使用平均权数对无量纲化的指标加权计算得出总分。研究的具体步骤是: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确定指标体系;提取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目的是解决数据资料残缺问题;对数据分布进行正态检验;指标间的共线性检验,以分析导致相关矩阵的奇异性或不稳定因素,最终剔除具有强烈共线性的指标;给出分类和各指标权数加权平均;结果分析。
确定指标体系的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
2003年和2004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准则包括:指标体系的全面性、指标的可比性、数据来源的可操作性以及简单易行的特点。即全面性,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城市的综合实力;可比性,本次评价所用资料均为城市的市区数;可操作性,选用的指标要有可靠来源,并确保数字质量;最少原则,指标体系在能基本反映城市整体功能的前提下,取其可能的最小数目;正确运用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统计口径仅限于市区数据,不含所辖县市。所辖县市的数据构成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评比。
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口与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等5个一级子系统。
1.人口与劳动力:包括人口规模、素质和结构、管理和利用三个二级子系统,下设5个指标:总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2.经济发展:包括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经济效益四个二级子系统,下设12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直接投资额、货运总量、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GDP增长速度、人均GDP、工业企业百元资金提供利税、每万元GDP耗电、每万元GDP耗水;
3.社会发展:包括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住房医疗服务、科技教育文化、社会治安、社会保障五个二级子系统,下设16个指标: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人均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燃气普及率、人均生活用电量、医院床位总数、每万人拥有医生、科学、教育事业费支出、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每十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数、每十万人交通事故件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所占比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比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比例;
4.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供排水及电力三个二级子系统,下设8个指标:交通运输及邮电业增加值、人均铺装道路面积、平均每辆公共汽、电车运载力、邮电业务总量、人均电信业务收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排水管道密度、全年用电量;
5.环境:包括人口密度、投资、废物处理、绿化四个二级子系统,下设9个指标:市区人口密度、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生活污水处理率、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