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铁力“中国林蛙”油

铁力“中国林蛙”油

铁力“中国林蛙”油,铁力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自明代始,林蛙油即为贡品,是集药用、食补、美容于一体的珍稀两栖纲林蛙油即雌性林蛙的输卵管,是名贵的中药材,尤其是中国林蛙,其体大,含油量高。林蛙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蛙醇,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专治肾虚、气弱、精力耗损、记忆力减退、妇产出血、产后缺乳神经衰弱等症。中医认为,可治疗“小儿疝气、止痛、去劳劣、解湿毒、利水消肿、虚劳咳嗽”,具有养肺滋肾之特效。由于其独特的医疗和食用价值,中国林蛙油素有绿色软黄金的美誉。

2005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铁力“中国林蛙”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中国林蛙,又称“雪蛤”、“哈士蟆”,是一种繁衍于白山黑水之间,中国独有的野生易危品种。而在中国所有的林蛙中,尤以东北林区的林蛙体格大而健壮、繁殖率高、产油量大,为林蛙中的极品。林蛙集药用、食补、美容养颜之效于一身,以其特有的药用价值与营养价值,成为蛙类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其精华所在——林蛙油(林蛙胎盘),更是因其丰富的营养、高昂的价格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软黄金』。

产地环境

铁力市地处小兴安岭南端,南临哈尔滨市,北接林都,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自古土壤肥沃,山林茂密,又有流水潺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铁力有着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环境,森林与河水孕育出了无数山林宝藏,和一代代生于斯,长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兴安岭人。

广阔茂密的森林,清澈绵长的山水,四季分明的气候,浑圆平缓的群山,原生态、几乎没有污染的肥沃土壤,更让这片土地成为林蛙生长的乐园。山水相间,沟壑众多的生长环境,让东北林区的林蛙容易形成大规模的群居的特点,也让东北地区林蛙对天敌袭击的抵御能力相对更高,其繁衍生息也更加平稳和安全。

历史渊源

先秦以来,人们便在此从事渔猎活动,以发掘产自于这片白山黑水中的山珍野味、奇珍异兽为生。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和文明的进步,传统的动物狩猎方式和养殖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依托于此,这里的各种山珍野味、奇珍异兽也逐渐走出山林,走出家乡,走向世界。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如今已经闻名海内外的中国林蛙

作为滋补的良药——林蛙也以“山哈”之名,记载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本草纲目》之中,其“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的功效,也随着历代专家名医的钻研和实践得到了广泛认可。

营养丰富又味道鲜美的中国林蛙,在明清时期便成为此地最有代表性的贡品之一,被列为“宫廷八珍”,媲美“东北三宝”。优越的自然环境,也使林蛙的养殖在很早的时候就在铁力市开始,从单纯的野生捕猎,到靠天吃饭的半人工养殖,再到依托现代科学研究的全人工养殖。

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经济也让林蛙和人们迎来了新生,林蛙养殖业也从传统走向现代,成为黑龙江人发家的致富路。

铁力市通过对市场和资源广泛深入调研发现,国内外市场对林蛙油等林蛙产品需求旺盛,而铁力市的自然条件是最适合林蛙的地方之一,当地人工养殖林蛙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是把林蛙人工养殖作为重点发展的项目。铁力市成立了副市级领导牵头的林蛙养殖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全市优中选优的农业科技人员组成推进办公室,确定了“科、工、贸、产、学、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产业化发展方向。

2004年开始,铁力市为推广普及林蛙养殖技术,组织乡镇、有关部门负责林蛙养殖工作的人员和示范户,到黑龙江省农恳中国林蛙驯养繁育中心学习和培训,先后举办各种学习班3期,研讨会1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3000余份,召开大型现场会3次。为养蛙户协调贷款65万元,调剂蝌蚪、幼蛙550多万只,黄粉虫1000多千克

为降低饲养成本,铁力市还进行了替代饲料研究,降低成本50%左右,并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院合作,共同研制经济、全价的蝌蚪复合,有效地解决了普通饲料营养单一、容易变质等问题。将水产养殖业的前沿领先技术,引入并应用于林蛙生产实践中,向养殖户推荐使用了便携式水溶氧测试仪和台式水溶氧监控仪,应用数码设备进行了病理解剖,推广无菌蝇蛆的繁育技术,安全越冬、科学规范管理等技术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治技术有所突破,对温室延长生长期及雌诱变技术进行了探讨。

2004年11月26日,铁力市正式与东北林业大学签署建立“铁力市林蛙养殖研究所”的合作协议,铁力市为东北林业大学提供教学、实习、实验和成果转化基地,东北林业大学为铁力市林蛙养殖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保障和智力支持。

生产情况

2004年,铁力市全人工养殖林蛙户103户,其中示范户16户,另有区域内自然圈山或半人工养殖户348户。全市全人工养殖户共孵化蛙卵48680团,蝌蚪孵化量2900万尾,平均孵化率为60%,变态幼蛙2148万只,平均变态率为74%,加上当年越冬成蛙存量,养殖数量约为2160万只,越冬前林蛙存量(入蛰数量)约为1005万只,存活率为46.5%。

从2005年开始,铁力市中国林蛙”连续三年出口量达1吨,1吨林蛙油相当于铁力市1年的产量。

产品荣誉

2005年12月2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铁力“中国林蛙”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铁力“中国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铁力“中国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铁政办发[2005]3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黑龙江省铁力市双丰镇、铁力镇、桃山镇、朗乡镇工农乡年丰朝鲜族乡王杨乡等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养殖环境

铁力市中国林蛙”的养殖必须选择在地势较高,空气畅通,排水良好的地点,土壤保证无污染,采取有效的防鼠、防逃逸设施。养殖地点必须有充足而洁净的水源。

(二)种蛙

选择品种纯正、个体肥大、无损伤、生命力旺盛、怀卵率繁殖力强的“中国林蛙”作为种蛙。

(三)产卵、孵化

产卵、孵化需要在孵化池内进行,水深30至40厘米,水温要控制在8至13℃。

(四)蝌蚪饲养

经过产卵孵化出的蝌蚪,需要经过35至40天的饲养,才能进入变态期,要保证营养全面。

(五)幼蛙到成蛙的饲养

蝌蚪变态后,从变态池中相继登陆上岸,开始陆地生活。饵料主要以无菌蝇区和黄粉虫为主,随着蛙体的增长,投喂蚯蚓、黄粉虫、无菌蝇蛆交替饲喂,经过2至3年的越冬和饲养达到成蛙后,于每年的秋季进行捕捉。成蛙个体重量平均不低于30克。

(六)采收与初加工技术

将成串的林蛙悬挂于阴凉通风之处,穿成串的蛙体之间要保持2厘米左右的距离,串与串之间间距约10至20厘米,此法干燥需10天左右。

将干燥后的蛙干进行软化处理,以便于取油操作。将油块放在通风良好,有阳光之处晾晒,待其干燥后,进行质量检验,包装密封,放到阴凉、干燥、通风处保存,防止虫蛀。

(七)质量特色

铁力“中国林蛙”油的颜色白而微黄,呈晶莹状,形态呈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叠,长一般在2至5厘米,厚1.5至5毫米,手摸有滑腻感,温水中浸泡后体积膨胀为原来的10倍以上。

专用标志使用

铁力“中国林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铁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参考资料

铁力“中国林蛙”油.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6-13

铁力市成为林蛙养殖之乡.伊春新闻网.2018-06-13

黑土地上种出宝.中国质量新闻网.201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