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儒学与古典学评论

儒学与古典学评论

《儒学与古典学评论》是一部关于古代儒学经典与西方古典学著作的论文合集。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思想争鸣”“经学研究”“西学译介”“古籍整理”“学术札记”和“书刊评论”。内容涵盖了儒学在当代发展的探讨,经学考证研究,对西方古典文教之名家解读的翻译介绍,以及珍贵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该书关注思想的交锋,展开儒学与现代生活的对话,同时重视扎实的学术功底,下功夫考史溯源。新儒家学者力图在现代新形势下,提供一个对于中华文化的新的解释框架,并从文明的源头出发,让中西在西洋古典学的层面相遇,与当今时代对话。

内容简介

《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一辑)为当代学人关于儒学经典的解读与研究文章的合集,共分为“经子义疏”“经史源流”“义理发明”“政教发微”“家国天下”“对话讨论”“诗文笺注”“文献考据”“西学原本”九个部分,作者大多是国内知名学者,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既有扎实的儒学考证研究,也有学术史研究,更有西方古典学研究的论文,中西在古典学这个层面对话,从文明的源头出发,并暗含了与当今时代的对话,充分彰显出当代学人对文化、对社会现实的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曾亦,男,1969年6月生,新化县人。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1994年至2000年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谢遐龄教授。后任职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参与创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2012年调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创建经学研究中心并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经学及近代思想史。著作有《本体与功夫》《礼记导读》《中国社会思想史读本》《共和与君主——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等。与复旦大学哲学系郭晓东副教授同窗十年,切磋琢磨,合著有《宋明理学》等。

编辑推荐

当代新儒家致力于将中国古典思想文化与西方哲思相融通,在新时代下,对于构建华族的文化身份认同和输出中国文化价值,该书具有较强的意义。

目录

思想争鸣

1.当代儒学之命运与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

2.关于“儒学与现代中国”——论“公民儒学”建立之可能

3.王琛发儒学传统在当代企业丛林的回转与进路

4.天化与人化:叶德辉星命学的知识建构与时代性

经学研究

1.康有为今文经学立场与其戊戌流亡前的孔教建制主张

2.明皇改经与《孝经》学的转折

3.也谈《诗经历史学上的“假历史”和“假道学”

4.“三统”与“疆域”——廖平《知圣篇》对今文“三统论”的改造与发展

5.论《礼记·檀弓》中的今古问题——兼论公羊家的文质概念

6.明堂考

7.试析郑玄马融解经方式之不同——以“五祀”问题为例

8.论《春秋》书法中“实与而文不与”问题

9.再论儒家经疏的形成与变化

西学译介

1.柏拉图的《理想国》二讲

2.施特劳斯论《会饮篇

3.古典文教传统中的希腊罗马医学

古籍整理

1.中式婚礼从宜

2.曾子十篇

学术札记

《勘误》

书刊评论

1.《何谓普世?谁之价值?》:理直气壮的文化自觉

2.传统价值的重估:读《君主与共和――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

经子义疏

《孝经·开宗明义章》郑注疏证

《经筵诗讲义》二卷

赵州从

竹简《五行》章句

经史源流

经学史论

《左氏春秋》与晚清今古学问题

义理发明

“道”“德”释义:儒道同源互补的义理阐述

“天钧”与“两行”:《齐物论》辨正

明代理学的“研几之辨”

政教发微

质性与古代政治

儒家善教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释义

家国天下

深层思想自由的消失———新文化运动后果反思

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论费孝通与儒家

对话讨论

虚心的人与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蒋庆先生就曲阜耶教堂事件与儒教重建问

题答北京诸道友问

关于儒家与陌生人问题的讨论

吴飞等

诗文笺注

和陶饮酒诗集注(其一)

文献考据

羊舌肸说《昊天有成命》”《国语》《新书》比勘

《世说新语》前源文献考索

北大本、上古本《仪礼注疏·士昏礼》点校商

西学原本

哲学与完成式:论柏拉图《情人》的开局

希罗多德与悲剧

关于神话的通信

灵魂的教育者:《王制》中的苏格拉底荷马

苏格拉底的哲学转向

启蒙、理念与数学知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