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蒙古黄耆

蒙古黄耆

蒙古黄耆(学名: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而粗壮。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0-25朵,排列疏松;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长1.1-1.5厘米。种子5-6粒,黑色、肾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新疆和吉林省等地。生长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

以其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之功效。在保护心肌、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主根深长而粗壮,棒状,稍带木质。茎直立,上部多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小叶片阔椭圆形,长5-10毫米,宽3-5毫米,先端钝尖,具短尖头,基部全缘,全缘,两面密生白色长柔毛;托叶披针形

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0-25朵,排列疏松;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钟形,萼齿5,甚短,被黑色短毛或仅在萼齿边缘被有黑色柔毛;花冠淡黄色,蝶形,长约16毫米,旗瓣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微凹,翼瓣和龙骨瓣均有长爪,基部长柄状;雄蕊10,2体;子房柄长,光滑无毛,花柱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长1.1-1.5厘米,无毛,先端有喙,有显著网纹。种子5-6粒,黑色、肾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俄罗斯朝鲜、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市)、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新疆和吉林省等地。生长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蒙古黄耆的种植区域应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碱性沙质壤土,忌粘性土壤,海拔为1800-2800米,降水量在350-600毫米,前茬作物以油菜、小麦最佳。种植前深翻30厘米左右,旋耕耙平。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亩以上,配施尿素10-15千克/亩,磷酸氢二铵20-30千克/亩,硫酸钾15-20kg/亩,或选用氮:磷:钾=8:15:12的掺混肥50-75千克/亩,有机肥和化肥全部用作基肥,集中一次性施入。

移栽

移栽时间:土壤解冻后即可移栽,各地区应尽可能早栽。

移栽方法:

斜栽法:用拖拉机开沟,沟深在30-35厘米,以株距10-15厘米将黄芪苗摆入沟前坡,根系自然舒展,黄芪芽头距地表2-3厘米,摆完一行后,以行距25-30厘米再开沟,同时将前沟覆盖,依次进行,栽完后及时耙平、镇压。

平栽法:用拖拉机开浅沟,沟深在10-15厘米,以株距10-15厘米将苗顺放于沟内,其他同前。

机械化移栽:选用药材种植机,拖拉机牵引机具向前移动,投苗管开沟器入土,药材苗由坐在机具上的人员放进投苗管中,随着拖拉机移动,放进投苗管中的药材苗落入土壤中,土壤由刮土板覆盖在药苗上,实现一次作业完成种植工作。采用此方法,人工成本减少60%-80%,工效提高,有利于规模化种植。

1.

斜栽法:用拖拉机开沟,沟深在30-35厘米,以株距10-15厘米将黄芪苗摆入沟前坡,根系自然舒展,黄芪芽头距地表2-3厘米,摆完一行后,以行距25-30厘米再开沟,同时将前沟覆盖,依次进行,栽完后及时耙平、镇压。

2.

平栽法:用拖拉机开浅沟,沟深在10-15厘米,以株距10-15厘米将苗顺放于沟内,其他同前。

3.

机械化移栽:选用药材种植机,拖拉机牵引机具向前移动,投苗管开沟器入土,药材苗由坐在机具上的人员放进投苗管中,随着拖拉机移动,放进投苗管中的药材苗落入土壤中,土壤由刮土板覆盖在药苗上,实现一次作业完成种植工作。采用此方法,人工成本减少60%-80%,工效提高,有利于规模化种植。

白膜覆盖:按上述方法黄芪苗移栽、耙平、镇压完成后,地面上再覆盖幅宽为1.2米的白膜,膜之间留30厘米的行距,从行间取适量土将膜两边各压10厘米。

黑膜覆盖:在整理好的种植地块中,从两边作为起始拉两条线,宽度视种苗长短可在60-80厘米,将蒙古黄耆苗每隔一棵相向摆放在线内,黄芪芽头摆在线外,从线两旁取土覆土10-15厘米后,上面覆同样宽度的黑色地膜,将膜两边用土压住,并在膜上撒适量土。

挑苗

采用白膜覆盖种植,蒙古黄耆芽被覆在膜下,当芽露出地面后必须及时进行挑苗,否则黄芪长出的新芽会被地膜的高温灼伤。方法是:当芽长出1-2厘米时,用自制的器械将芽头挑出膜外,或手工直接将膜撕开,露出芽。以后每隔5-8天挑一次,直至将全部长出的芽挑出露在膜外。

水肥

自然降水可以满足黄芪的生长发育,有灌溉条件的,在特别干旱的情况下,可以视旱情浇水。在7-8月可用磷酸二氢钾进行2次叶面喷施。

除草

在蒙古黄耆生长过程中,尽可能全部采用人工除草,以保证药材的安全性,整个生长期除草3-4次,封垄后不用除草。为了减少人工,降低黄芪生产成本,也可采用化学除草。方法一:黄芪移栽完后,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200-300毫升,兑水15-20千克表土喷药进行芽前封闭;方法二:禾本科杂草长出3片叶时,每亩用10%精喹禾灵乳油40-60毫升,兑水15-20千克进行叶面喷药。以后若有新草长出,可再打一次药。

病虫防治

病害

• 根腐病

危害症状:高温多湿、土质粘重的情况下容易发病。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萎蔫、枯黄、死亡。

防治方法:整地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0克作土壤处理;发病初期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苗,每隔7-10天浇1次,连浇2-3次;并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将种苗浸泡10分钟进行消毒;也需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生石灰消毒。

•白粉病

危害症状:全生长季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荚果。受害的叶片和荚果表面具白粉,后在病斑上出现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0%三唑乳油2000倍液,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10天喷洒1次,连续2-3次。

虫害

• 蚜虫

危害症状:为害叶片,吸食叶片汁液,使之失水干枯。

防治方法:用2.5%溴菊脂乳油3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2-3次;2%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3次。

•蛴螬

危害症状:咬食幼苗和根,造成缺塘断垄和影响产量及品质。

防治方法: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3-5千克撒施。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结合耕翻施地肥施入耕作层内。

兽害

• 高原鼠兔

危害症状:在全生长期老鼠常咬根,造成缺苗少苗,严重影响产量,必须进行防鼠。

防治方法:

自制简易弓剪,放置在洞口,进行人工捕鼠。

1000万MLD/毫升的毒5毫升,按0.1%的浓度倒入400毫升的冰水中溶解,将稀释液再倒入5千克燕麦中反复搅拌均匀,堆积塑料布闷置12小时待用,选择洞口并投毒饵,封洞。

1.

自制简易弓剪,放置在洞口,进行人工捕鼠。

2.

1000万MLD/毫升的毒5毫升,按0.1%的浓度倒入400毫升的冰水中溶解,将稀释液再倒入5千克燕麦中反复搅拌均匀,堆积塑料布闷置12小时待用,选择洞口并投毒饵,封洞。

主要价值

以其根入药,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之功效。在保护心肌、调节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0年 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物种现状:蒙古黄耆与黄耆均作药用,以根入药,为名贵中药材。由于长期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

保护措施:建议在生长集中的地区,建立自然保护点,严禁采挖;其它地区,也应合理采挖,控制收购,特别要注意保护幼苗,适当保留母株,以利繁殖和持续利用。

参考资料

蒙古黄耆 Mengguhuangqi.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