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坝镇
黑龙坝镇位于中国通辽市开鲁县西部,总面积160.55平方千米,下辖15个行政村。该镇东与大榆树镇、东北与义和塔拉镇接壤,西与麦新镇毗邻,南、北分别与奈曼旗明仁苏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绍根苏木隔西辽河和新开河相望。
历史沿革
黑龙坝镇于1962年4月成立为黑龙坝乡,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黑龙坝乡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恢复为黑龙坝人民公社,1984年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乡建制。1999年9月撤乡建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黑龙坝镇辖黑龙坝、高若、辽河、兴隆地、二道湾、三道湾、头道湾、榆树林、孟家堡、卢家段、安乐、平安、西安市、忠厚、合力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81个村民小组、30个自然村。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黑龙坝镇地处科尔沁沙地西辽河冲积平原中西部,南临西辽河,北靠新开河,全镇处于平原地区,土地平坦开阔。境内干河自西向东横穿而过,干河南岸沿河有一条长17千米的自然沙坝——黑龙坝。
气候
黑龙坝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气候温和;夏季较热,多东南风,雨水集中;冬季干燥寒冷多偏北风。多年平均气温7℃,年平均降水量327.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992.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3062.3小时,无霜期年平均152天。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份。
水文
黑龙坝镇境内河道属西辽河流域,主要河道有西辽河、兴开河、干河,每条河均长20千米。
自然灾害
黑龙坝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大风和冰雹,最严重的一次洪涝发生在1998年,一周内连续降雨890多毫米致使北“开八线”两侧土地被淹,8万亩农田受损。
人口
2011年末,黑龙坝镇辖区总人口22328人。
2017年末,黑龙坝镇常住人口20190人。
截至2018年末,黑龙坝镇户籍人口2225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黑龙坝镇财政总收入50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00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800万元,增值税900万元,个人所得税2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40元。
农业
黑龙坝镇是县级粮食和木材生产基地,农业总产值2.6亿元,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3%,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生产粮食7万吨,人均3135.1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红干椒、蔬菜和葡萄等。红干椒种植面积4万亩,产鲜椒8万吨,干椒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万亩,产量3万吨;葡萄种植面积000亩,产量25万千克。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等为主,生猪饲养量6万头,年末存栏5.9万头;羊饲养量6.3万只,年末存栏6.2万只;家禽饲养量99万羽,大型农业机械93台;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元。
商业
截至2011年末,黑龙坝镇有商业网点107个,职工351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000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黑龙坝镇有文广电中心1个,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5个,是国家命名的体育文化先进镇,镇电影放映队是全国电影放映先进集体。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黑龙坝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学前班15个,在园幼儿435人;小学15所,在校生1145人;初中1所,在校生470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技事业
2011年末,黑龙坝镇有农业服务中心1处,林业工作站和动检站各1个,农、林、牧、水等各类科技人才1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黑龙坝镇镇中心卫生院是一级甲等医院,下设医疗点2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213人,参合率95.5%。
社会保障
2011年,黑龙坝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户,人数23人,支出9.7万元,比上年增长15.7%,月人均351.4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7户,人数1067人,支出16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9%,月人均128.2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支出7.5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60人,支出15.86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医疗救助5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50次,共支出23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村临时救济24人次,支出17万元,比上年增长2.67%。
交通
黑龙坝镇有南、北开八线两条柏油路横贯东西,总里程38千米;通乡、通村砂石路总里程67千米,95%的村通砂石路,交通极其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