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勇
陈俊勇,男,浙江宁波人,大地测量学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员会主任。
陈俊勇主要从事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地球动力学及结合卫星大地测量资料对中国参考椭球定位等方面的研究。
人物经历
1933年5月16日,陈俊勇出生于上海市。
1955年,考入同济大学。
1956年,随同济大学测绘系迁武汉。
1960年,本科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天文大地系。
1968年,在武汉测绘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 。
1974年,到北京测绘研究所从事大地测量学研究工作。
1981年,获格拉茨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1982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总工程师。
1985年至1988年,任国家测绘局局长、党组书记。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陈俊勇推导的世界“1980年大地参考系”全套参数计算公式被国际组织IUGG采用。主持推算和提供中国首次民用地心坐标转移参数。主持1975年和1992年珠穆朗玛峰高程计算工作。主持建立中国GPS网,主持计算中国2000大地水平面,在建立和完善中国三维地心坐标基准、重力测量基准、经度基准、消除精密水准测量系统误差、航测检定场、长度野外检定基线等测绘学基准方面作出贡献。
学术论著
据2016年11月11日同济大学校史馆网站显示,陈俊勇已发表专著10部,其中有《卫星多普勒定位》《地面参照系定向理论基础》《地面参照系的现代定向理论和地球自转运动》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16年11月同济大学校史馆网站显示,陈俊勇院士的研究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部位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次、二等奖四次,国家和部委级优秀科技图书一、二等奖各一次。
教授课程
陈俊勇讲授《测绘学概论》课程。
荣誉表彰
199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何梁何利基金奖
2005年,武汉大学第四届杰出校友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社会任职
1987年12月,同济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199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第七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3年,中南大学名誉教授
2011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顾问
2015年1月,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首批会士
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
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
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副主席
《测绘学报》主编
中国测绘学学会理事长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武汉大学兼职教授
山东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人物评价
陈俊勇在几何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地球重力场参数计算及地球动力学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就和贡献,在建立、完善中国测绘基准、大地测量科技发展、完成中国重大测绘任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武汉大学校友总会)
陈俊勇院士在测绘领域里攻克一个又一个科学难关,为中国测绘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济大学校史馆)
“陈俊勇院士是享誉中国内外的测绘地理信息专家,是中国现代大地测量学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
参考资料
陈俊勇院士_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2021-09-29
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第七届常务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与院士.中国科学院.2021-09-29
陈俊勇院士.同济大学校史馆.2021-09-15
校友会.武汉大学校友会.2021-09-15
陈俊勇院士学术思想研讨会举办--时政--人民网.人民网.202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