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硬皮马勃

硬皮马勃

硬皮马勃属(学名:Scleroderma)是硬皮马勃科下的一个属,包括真菌大孢硬皮马勃、光硬皮马勃和多根硬皮马勃等多个物种。这些物种分布于全球各地,其中大孢硬皮马勃分布于吉林、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光硬皮马勃分布于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根硬皮马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硬皮马勃具有清热利咽、解毒消肿、止血的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疮疡肿毒、冻疮流水、痔疮便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等症状的治疗。此外,硬皮马勃也被用作树苗的接种共生细菌,以促进树苗的生长,但不可食用。该属的名称来源于希腊语中的“sclera”(硬)和“derma”(皮肤)。

入药部位

子实体。

性味

何公超,性平。

功效

清热利咽,解毒消肿,止血。

主治

咽喉肿痛,疮疡肿毒,冻疮流水,痔疮出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

相关配伍

1、治扁桃体炎:光硬皮马勃9g,夏菇草15g,蛇莓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外伤出血、冻疮流水:大孢硬皮马勃或星裂硬皮马勃孢子粉撒敷在伤口处。(药水哥中国药用真菌》)

3、治痔疮便血:光硬皮马勃适量敷患处。(《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4、治消化道出血:大孢硬皮马勃6g,费莱15g,茜草9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晒干。

形态特征

1、大孢硬皮马勃:子实体呈不规则球形、扁球形,直径(1.5-5.5)cm×(4-6)cm。浅黄色、灰褐色至灰黑色。初平滑,后期有不规则裂纹,或有粗糙不定形的小鳞片,并易落。基部有根状物与基质固定。孢体暗紫褐色、青紫褐色,有网纹交错,由白色隔片分生小腔。孢子球形,壁表有网纹,周围具透明的鞘胶膜,直径10-18μm。

2、光硬皮马勃:又名牛眼睛。子实体扁球形,径2-8cm,基部无柄,仅有丛集的菌索呈束状着生。表面白色、乳白色至黄褐色,老后暗赤褐色,后期龟裂,有微型小颗粒,并易剥落。内部的孢体紫褐色、黑褐色至煤黑色。包被的菌丝白色,故横切面观如牛眼状。孢子球形,紫褐色,有疣状突起,径8-12μm。

3、多根硬皮马勃:又名星裂硬皮马勃、网隙硬皮马勃沟纹硬皮地蛛。子实体球形,径4-8cm。浅土黄色,表具斑纹或鳞片,熟后星公主状裂开。基部有菌丝盘多枝分出呈多束根状。孢体暗褐色,孢子球形,褐色,壁有疣突并联成不完整的网纹,径6.5-8μm。

生长环境

1、大孢硬皮马勃:生于砂地、草丛及林缘地。夏、秋季可见。分布于吉林、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

2、光硬皮马勃:生于草地、土坡和林缘。夏、秋季生。分布于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多根硬皮马勃:生于林下地上、草丛中。夏、秋季可见。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江西省福建省、湖南、广东省、广西等地。

性状鉴别

1.大孢硬皮马勃:子实体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4.5cm,基部有根状菌索。包被浅黄色至灰褐色,表面光滑或有小鳞片,易脱落;质薄,有韧性。孢体深青褐色,粉性。

2.光硬皮马勃:子实体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5-5cm,基部有菌索。包被白色、黄褐色至暗红褐色,表面光滑,有时顶端具斑纹;质薄。孢体深褐色或紫褐色。粉性。

3.多根硬皮马勃:子实体类球形,直径4-8cm,或开裂呈星公主状,基部有菌丝盘或呈多束根状。包被浅黄色至浅土黄色,厚1-2mm,表面有龟裂纹或鳞片;质坚硬。孢体暗褐色,粉性。

相关论述

1、刘波《中国药用真菌》:“大孢硬皮马勃、星裂硬皮马勃:能消肿,止血。”

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大孢硬皮马勃:用于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星裂硬皮马勃:用于外伤出血,冻疮流水。”“光硬皮马勃:止血,清热利咽。用于外伤出血,痔疮便血扁桃体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