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庄文庙
金庄文庙位于中国平遥县岳壁乡金庄村西,始建于元延二年(1315年),明清多次重修。庙坐北朝南,占地1056平方米,现存大成殿、明伦堂、泮池等建筑。明伦堂面阔三间,硬山顶。大成殿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所建,面阔三间,进深三,硬山顶,前檐设廊,檐下斗五踩单翘单昂,殿内有元代彩绘泥塑十五尊。2006年,金庄文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金庄文庙 VI-414
简介
金庄文庙位于平遥县岳壁乡金庄村西。据碑文及大成殿梁架题记,元延祐二年(1315年)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修,清嘉庆(1796-1820年)与民国时补修。占地1056平方米。孔子庙坐北朝阳,三进院落。中轴线上有明伦堂、状元桥、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三间,硬山斗拱五铺作单昂,门窗为格扇式,殿内原供孔子、四配、十哲像,后加有若和朱熹二哲像,廊下存清碑碣共五通。殿内彩塑为早期作品。院内还有五爪柏一株。金庄文庙(第六批国保) 时代:元至清 平遥县城东5公里岳壁乡金庄村西。金庄文庙内保存着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尊孔子像。在一个小村里设有孔子庙,实属罕见。金庄文庙建于元延佑二年,殿仅面阔三间,平房一座。殿内孔圣人的造型可谓孤例,绝无仅有∶孔圣人高额头、深眼窝、牛鼻子、厚嘴唇、外露大暴牙、面色黝黑、衣纹古拙而枯涩。殿内还有孔子十哲弟子彩塑,
个个面貌端庄,表情生动。虽然庙小,但内存着稀世珍宝,令人神往。孔子庙,也叫圣庙、至圣庙、北京孔庙、夫子庙、孔圣庙、孔庙、文宣王庙等,是纪念伟大的世俗哲学思想家孔子的场所,统称为文庙。文庙原本是我国特有的历史纪念性建筑,但是随着儒家思维方式不停的、迅猛的、广泛的传播和扩散,至少在明代以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就建起了文庙。当然,这都与当地的华人华侨相关。但是如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国家在建造有关孔子的纪念建筑,而且这些行为看起来,似乎与当地的华人华侨关系已不太大了,至少不是这些华人华侨决定的。
历史
创建于元延二年(1315年),明万历,清乾隆、爱新觉罗·颙琰,民国年间曾有增筑修。坐北向南,现存三进院,前院有山门(不存)、明伦堂,中院有状元门(不存)、状元桥、泮池、神库、神厨(不存)、东西讲学堂,里院有三街门(不存)、大成殿、东西耳殿(不存)、东西配殿等十五座古建筑。现存总建筑面积为500余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840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椽,硬山顶,带前廊。殿内现存元代作品孔子及“四配”、“十哲”彩绘塑像15 尊。工艺精致,色彩如初,保存完好,国内仅见,是研究儒家思想及彩塑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元延祐二年(1315年)创建,明万历、清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几经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补修。
庙坐北朝南,前后共二进院落,现存殿堂6座,占地1056.4平方米,建筑面积406.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筑有大成殿、明伦堂、泮池等。东西两侧为舍房。
庙内最前为明伦堂,面阔三间,带前廊,硬山顶,前院东西厢房各三间,单坡硬山顶。前后院之间有泮池,上建状元桥,池西有厢房4间,池东有“五爪柏”1株。
大成殿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遗物,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孔子及“四配”、“十哲”彩绘泥塑像15尊,为元代作品。
金庄文庙的由来
平遥县城东六七里的金庄文庙,以形象逼真、体态端庄的孔子及“四配十哲”的塑象而闻名遐迩。说起金庄文庙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
元朝延佑年间,有十名结伴而行的举子上京赶考,走到平遥金庄地面正好金乌西坠,天近黄昏。这十人进得村来,但见街道整洁,屋舍俨然。这些举人向人打问住处时,有人指着村西的塾堂道:“那儿宽敞,安顿你们没有问题。”于是这些举子便都来到塾堂前。只见这塾堂虽然不大,但都收拾的整齐干净。院中东面一棵柏树的五条树身竟是刚出土就呈分蘖性,长得枝繁叶茂,精神斗擞。众人来到院中,一们五十多岁的老先生迎了出来。当众人说明来意,老先生非常热情地迎接进屋里。
众人坐下互致部询后,人们才知道这位先生姓李,是本村的一们秀才。
“李先生,你们这村不错么!”一们四十岁左右名叫张傅霖的跟李先生攀谈道,“我一进村,就感到这里非常的不一般。” “这是这几年好了。听老年人说,从前我们这里就很不错,村子原名‘聚贤庄’,读书做官司的人很多,于是有人想让后代得到庇荫,就给改了‘荫庄’的村名,结果后来不公没有庇护住,反而给引来一场大洪水,把个村子都给埋住了,淤泥将人们的住房也都给湮没了,要不是院中的‘白菜柏’作记号。”李先生边说边指着堂院中的柏树,“人们简直连村子的踪影也寻不见。后来人们觉得‘荫庄’这个村名不好,于是就改名为‘金庄’,意思是说金子最贵重,就是再大的洪水也埋不掉,冲不走。还真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庄’了。这不,有了钱人们就想让孩子们读书,于是将我这摊糊不上墙的稀泥也端了出来,这真是‘谬从其职’呀!”李先生讲述村史不忘自谦几句,真令这十们举子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
“现在这塾堂,洪水湮没之前是什么地方?”体态端庄的张傅霖似乎动了考古的兴趣,一股劲儿地在这个问题上往深挖。
“据老年人说,这儿以前是一座‘孔子庙’,里面供奉着孔子和他的门人弟子们。这棵白菜柏,就是当时庙院中的一棵树,现在树身都让土给埋住了。”李先生一边说一边摇头叹了口气。
夜深了,张傅霖躺在桌登排成的临地床上翻来复去长不着。眼看快有子时时分,忽然听得门外有人的噪噪声,由远而近,门子被推开,从外面竟走进了孔老夫子和他的四大门人,孔老夫子虽显龙钟,但精神依然很铄。紧跟进来的是年龄虽轻但头发已然全白了的颜回老弟。再后面的是五十岁左右的曾子兄长,只见他严肃中不乏温雅,一副谦敬随和神态。第三位是孔老夫子的孙子孔伋,但见他体态微胖,酷似其父。第四位则是年逾不惑的孟子孟子舆,虽然他是走在最后的一位,但他那轩昂的气魄,似乎走路时也没有忘记涵养浩然之气的功夫。这四人分列孔老夫子两侧,而孔子则已端坐讲坛,开始“贤贤易色”一章的讲述,张傅霖等十人坐在坛下无不为孔老夫子仰扬顿挫的讲解而入神,不觉外面已是暮色苍茫,孔老夫子的讲课也渐近尾声。不料外面突然狂风大作,塾门开处,只见一只背长双翅的老虎向着还在静听入迷的张傅霖飞扑而来,吓得张傅霖大叫一声豁然而起,原来竟是南柯一梦。定睛看时,那几人不料也同时惊起,互相一问情形竟与张傅霖所梦情景一般无二。不过最后飞虎扑人却都是扑向张傅霖,于是众人不禁都异常惊诧。看看时辰,正是午夜子时,众人再无睡意,于是都穿上衣服,坐谈等待天明。思维活跃的李铎道:“咱十人同时梦见孔老夫子,这也算古今一大奇事。并且这五位圣贤一起出现,看来对我等确有点提携之意。但这飞虎冲张大哥而来,真不知道其寓意如何?”
平日比较稳沉的郭文质道:“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姜子牙,成就了周代八百年的基业,而张大哥梦遇飞虎,这不仅主这次金榜题名必中无疑,而且后面还要建立一番大功名哩!”
……
第二天,众从待李先生起来,打问了孔子神位,于是一起上到学堂正屋,十人一字排开,对着神位行了大礼,并说道:“如若圣人在天有灵,保佑我等高中及第,我等将来必重建‘孔子庙’,再塑金身”。
不料这十人到京师,所考的内容与孔夫子所讲的竟分毫不爽。于是十人无一落榜,俱高中进士,从而使这些人后来不是成为治理一地的大员,就是成为管理一方的要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转眼十八年过去了。且不说这十人如何春风得意,飞黄腾达,单说这张傅霖虽也官至正品,宝贵荣华,但由于他金榜题名时已届不惑。虽然也觉得心得意满,但总觉得官场沉浮,难以逆料,还不及早年教书优游而雅,于是干脆修书一封请求辞官。上司也早厌烦了这位不通世俗的老夫子,因此退职报告很快就批转下来。张傅霖于是走访了当年一同留宿金庄塾堂的九位同窗,提议兑现当年在孔圣子孔老夫子面前许下的诺言:“重修孔子庙,再塑金身”。众了听了无不慷慨解囊,并托张傅霖老先生全权办理。
当张傅霖身携巨资重返金庄时,塾堂里的李先生准备找人接替,于是张傅霖遂接管了塾堂,并联合了金庄村里的赵、乔、李、张等富户以及附近各村的志士仁人,经过数年的辛苦营建,终于建成了远近闻名的“金庄文庙”。一时金庄遂成为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礼仪之乡。
“省保”标志碑
(顺便说一句,我基本同意美国人麦克尔*哈特的观点:在世界历史上,就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来讲,孔子仅次于释迦牟尼、耶稣和艾萨克·牛顿;而要讲其影响的人数,以及时刻对这些人数的日常行为所起的作用,至圣孔子堪当第一!)
在我国境内,除西藏区以外,孔子庙遍布全国各地。我到过的省外地方不多,约20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一些其他城市。但是按照我统计的山西省的文庙(50余座)分布密度打折推测,我国现存比较完好的文庙的数量最少也有1000--1200座左右,其中有近400座文庙我已经基本核实,有63座文庙已是“国保”(包括:孔府、孔林,以及作为革命纪念建筑占用的,诸如:通县文庙、会宁文庙、海丰文庙、广州文庙等等)。这还不包括其他的祭祀孔子的建筑,比如书院(堂、屋)、三教寺等场所。
我国的孔子庙建筑格局是政府制定的,但是并非被严格遵守,其中有四组建筑是相同的,无论规模大小、等级高低的文庙都具备,那就是:星门、泮池及状元桥、大成门和大成殿。其中泮池和状元桥的位置略有不同,而其他三组建筑的位置也是注定的。
棂星门
我国目前已调查确定的现存最早的文庙是正定(府)文庙,“国保”判定她为五代十国建筑;而面积最大的文庙是曲阜市的至圣庙;“国保”中最年轻的哈尔滨文庙是哈尔滨文庙。其实全国的好多地方,今天仍在建造新的孔子庙,比如广东三水。国外现存最早的文庙好像是越南河内文庙和韩国的一座文庙(具体位置忘了)。在我国县级以上的城市中,基本建有文庙,而且“州府”以上的城市中,因为上下级行政单位同驻一地,往往建有两座或两座以上的文庙,比如南京市、正定县等。在全国部分大一些的乡镇,甚至是普通村庄也建有文庙,比如在上党郡就有好几座乡村文庙,祁县的贾令镇也有文庙。
棂星门内景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县,就留存着两座“村级”文庙,其中之一就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庄文庙。其实还不是“国保”的时候,我就已经熟知了,但是从未去过。因为我收集“国保”旅游门票已20多年,特别是收集孔子庙的专题门票。而早在数年前,我就搞到了这座文庙的门票,所以亲自前往就显得不太迫切。去年开博客以后,我就一直惦记着去金庄文庙看看。
金庄文庙位于平遥县城以东约5km 处的金庄村北,方位坐北向南,前后四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分布棂星门、明伦堂、龙门、泮池及状元桥、仰圣门、大成殿、东西两庑等建筑,总面积约1200㎡。始建于元延佑三年(公元1315年),在现存建筑中,大成殿为清代重修所遗,其余多为民国建筑,荣升“国保”后全面修复。
金庄孔子庙虽是“村级”文庙,但是就现在的状况来看,她有许多不同于更高级别的文庙的地方,比如明伦堂。明伦堂也是文庙的中轴线建筑之一,规模小的文庙一般没有这组建筑。但是无论大小文庙,只要有这组建筑,一般来说她应该位于大成殿之后的位置,但金庄文庙不是。她的明伦堂是位于大成殿之前,在大成门的位置(估计是代替了大成门),这是其一。
左侧碑廊
进入牌坊式的棂星门,迎面就是明伦堂,就我知道的情况,这是第一次见到!明伦堂左右两侧为碑廊,
为近年修复。明伦堂也是新建的,前后设门,殿旁也有通道可进入后院。明伦堂位于这个位置,当然也不能排除现代修复中的“人为因素”!
右侧碑廊
在明伦堂殿后约三米,建有一座“龙门”,此为第二进院落,十分狭窄。“龙门”也叫状元门,三门并列。传说只有考试的第一名才能从中门进入,榜眼走右门,探花走左门。在我国现存的孔子庙中,中轴线上都没有这座建筑,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这也是金庄文庙的第二个独特之处。
泮池及状元桥
进入状元门是泮池和状元桥,这是金庄文庙的第三进院落。状元桥原为拱桥,后来修复时改为平桥。泮池的形制是符合“规矩”的,南圆北方。池上只设一桥,榜眼及其以下的学子,只能从泮池两侧通过。泮池右侧留有一株古柏。
过状元桥是仰圣门。曲阜至圣庙就有仰圣门,但是她位于至圣庙的最前方。曲阜市的仰圣门,其实就是万仞宫墙(照壁)上开的一座门。说白了,就是照壁太高大,中间开一座门,既为方便出入,也显得隆重。这组建筑几乎是曲阜至圣庙独有的,一般孔子庙没有。具体地说,至少在我游历过的所有文庙中,这是第二次见到此门!这又是金庄文庙的一个独特之处。
大成殿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一般来说,她也就是整个文庙的最后一组建筑。象明伦堂、尊经阁和寝宫这些中轴线建筑,要很大规模、很高级别的文庙才会有。
金庄文庙大成殿是清代建筑,形制很普通,三开间四架椽,前檐下甚至连最简约的斗栱也没有,头部位也是很“低级”的叠涩。除殿顶的灰瓦为修复之外,其他均是原件。在整个金庄文庙内,我甚至没有看到一件像样的砖雕构件,可见其作为“国保”的价值根本不在建筑上!那么金庄文庙为啥会被公布“国保”呢?这就要提起金庄文庙的又一个独特之处:
在大成殿殿里,存留着珍贵的元代孔子的造像,十分奇特,据说是绝无仅有的,当然我是肯定没见过第二尊!这尊孔子像居然被塑造成马唇牛鼻、呕头凹脸,而且周身黑黝黝的,形象极其丑陋。我们伟大的“大成至圣先师”怎么能是这个形象呢?至今无人知道其中的缘由。呵呵,原来“国保”保护的是这个千古之谜啊!
至圣像
不过很遗憾的是,我未能进到大成殿里面,只在隔扇门的小方格中拍到了颇具神秘色彩的“第一圣像”。因为殿里被全封闭了,能见度极低,这还是后来经过补光才看到的照片。这里有个经历说给大家玩笑:
我到的时候,棂星门是不开的,但是旁边的龙王庙山门开着。龙王庙与孔子庙有边门相通,我很顺利地进入文庙中。院内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大成殿廊下有一条家犬,对我还算客气。我拍完照片后,在院里来回找了几次,确实没人。但是我又必须找到看门人:一来我得进入大成殿里,我知道金庄文庙的“奥妙”只在大成殿里;二来我顺便买几张门票和别人交换。
正在焦急之中,进来一个老头,大声喝到:“喂!你干什么?”
“哎呦!大爷”我赶快搭腔,“我正找您呢!我想进殿里看看。”说着,我赶紧先递上一支烟。烟虽然不好,但是我这个动作是友好的。他的态度看起来有些缓和地接过烟,我赶忙给点上。
“哎呀,这个不行。咱这个是‘国保’,市里的工作人员就在隔壁住着,不过现在不在。”他的语气虽然缓和了,但是态度坚决地说,“你不能进去。”
听了他的话我很惊奇,他居然知道并用得上“国保”这个词!!!
“大爷!你看我这么远跑来也不容易,我这已经站在门口了啊!您就让我进去,我只拍一张照片,马上就出来。”我哀求到。
“不可能!”他说,“看一眼也许行,照片是绝对不能拍的。”......
我看情形估计是没指望了,突然心生一计,赶忙翻衣兜,一边问到:“大爷,咱们这儿有门票吧?我还得买些门票回去。”
“门票没有。咱们这还没开放。”他说。
其实,有没有门票不重要,关键是给我的动作找一个理由而已。但是我翻遍了衣兜只翻出一张十元的钞票,其余都是百元的。这要给他一百块,显然不合算。但是只给十块钱,连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少哦!最后把几张一块的也搭上了。
“大爷!没门票就算了。你看我也没钱了,这十几块钱就给您留下买盒烟抽。照片我也不拍了,您给我开门吧,我就进去看一眼就行!”我继续哀求他。
他有些犹豫不定,没有要我的钱,但是已经向大成殿走去,我赶紧跟上去。谁知道他走了几步就回头,低声说:“不行,不能开门。你实在想看,就爬在门口看看吧!”
可怜我被他刚才那个“国保”词给蒙了,一直以为他就是看门的。后来我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他是进来找看门的人打牌的,怎么可能给我开门?
我看看大成殿的门,隔扇门被纸糊的严严实实,哪能看见啊?他居然说:“你撕开一点看看算了。”我又好气又好笑。也罢!撕开也许能拍照。
我撕开一小格的纸,拿照相机试了试,殿里光线很暗。我也顾不得了,照着正中间大致神的方位拍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