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上蔡语录

上蔡语录

《上蔡语录》是由宋代谢良佐(1050-1103)的语录汇编而成,由宋朝胡安国曾恬记录并整理,后经过朱熹删订。谢良佐,字显道,上蔡县(今河南省)人,曾任应城县宰。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以及对程门四先生之一的身份。他的学说以仁、天理为核心,融合了禅宗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上蔡语录》的形成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最终成为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谢良佐,字显道,出生于上蔡县,北宋时期的人物。他在元丰年间考中进士,随后担任应城县的官员。谢良佐以其卓越的记忆力闻名,能够精确引用历史文献而不犯错误。他是程门四先生之一,与其他三位弟子共同推动了程颐学派的发展。

政治生涯

谢良佐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在建中靖国初期,因为直言不讳触怒皇帝,被贬职到西京竹木场监督工作。后来,他又因言语不当被捕入狱,最终被剥夺官职,沦为平民。

学术成就

谢良佐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阐释上。他的学说以仁、天理为中心,同时吸收了禅宗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他认为,通过深入思考和反复实践,人们可以获得真正的智慧。尽管他的观点有时被认为过于极端,但他对于后世的影响仍然深远。

著作影响

《上蔡语录》最初由胡安国、曾恬等人记录,后经朱熹删订。这部作品反映了谢良佐的思想精髓,对于理解他的学说具有重要意义。朱熹在删订过程中,严格筛选了其中的内容,删除了一些可能误解程氏学说的部分。他还加入了谢良佐与胡安国的手稿,使得《上蔡语录》更加完善。朱熹认为,谢良佐的学说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他在《语录》中指出其缺点,而在其他作品中则赞扬其优点,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实际上是为了展现谢良佐的真实面貌。

史书记载

《上蔡语录》的成书过程及其内容在历史上有多次记载。朱熹在其后序中详细描述了《上蔡语录》的编纂过程,包括最初的版本来源、内容差异以及最终的删定情况。这些史料不仅为我们了解《上蔡语录》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研究谢良佐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献选摘

《上蔡语录》包含丰富的哲理探讨,涉及多个方面的问题。例如,书中讨论了佛教徒追求解脱的目的,提出这是出于私利的心理。此外,还探讨了人性的本质、道德原则的应用等问题。谢良佐的观点深刻而富有启示性,对于当时的学者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参考资料

上蔡语录 东宫备览 高斋漫录 乐府雅词.豆瓣读书.2024-09-09

上蔡语录.中华典藏.2024-09-09

上蔡语录.读书.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