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霞村

红霞村

湖北省武汉市红霞村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青菱街最南端,北连武汉白沙洲大桥,南接江夏区,东临黄家湖大学城,西跨青菱湖,穿村而过的白沙洲大道和青郑高速与京珠、沪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相连。

红霞村简介

原土地面积7000余亩,经城中村改造之后的土地面积3495亩,全村15村湾9个村民小组1252户,常住人口2116人,其中党员154名。2006年9月,经村民大会同意“城中村”综合改造,成立了红霞社区、红霞集团,设有党委会、居委会、董事会干部9名,股民代表43名、居民代表共49名。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5600元。

红霞村由原来的的黄陵、金家、东方三个大队合并而成,其村名将三队名字融为一体,其含义为:黄金般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放射出灿烂霞光。

红霞居民区由红霞新村和红霞名苑组成,规划面积349亩,现有住房2490套,绿化面积40.2%,配套设施及用房为6600平方米。村内建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生活污水处理站、物业公司、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百姓厨房、社区商店、医院、书屋阅览室、幼儿园、健身房、练功房、科普馆、村史馆、宣传栏和文体休闲广场等设施。

发展历程

红霞这块土地有着悠久的过去,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晚期,相传江夏黄氏家族的一个分支族群曾生活在黄家湖畔。明朝时,从江西省有人陆续迁至此地。日月经天,岁月流转,其间风云会际,世事沧桑。

这块热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至今仍在本土传承着丰富的民间传说,曾坐落在这块土地上的古建筑——黄陵庙,是民间传说的物证。

新中国的成立,为红霞大地带来了新生。1949年5月,民运工作队进村,红霞地区的广大农民满怀喜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减租减息、清剿反霸斗争。

1951年,土改工作队进驻红霞地区,建立了农民会。根据县委指示,土地改革运动由减租减息工作阶段转为没收土地及财产,做到“耕者有其田”,将没收的全部土地及粮食、物品、牲畜分配给贫下中农。

1952年,红霞由青菱乡管辖,建立乡党支部,隶属江夏区纸坊区管辖。

1955年3月,红霞地区划入武汉市南湖区。红霞人以种棉种稻为主,种菜养鱼为辅。

1955年,根据省委“关于试办生产合作社的决定”红霞地区组建四个初级社,即武青社、武曙社、武林社、武民社。当时,区领导来合作社检查工作,谈到合作社的明天,说了四句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屋檐来水(自来水),墙上说话(广播)”,社员们听了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后来却成了现实。

1957年,红霞地区农业生产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合作化运动阶段过渡,全村广大农民积极踊跃响应政府号召,走集体化道路,随着全县农业身缠的大好形势迅速由初级社步入到高级社阶段。

1958年初,县政府撤销了青菱乡,成立了青菱乡任命公社,红霞地区由高级社改为生产大队。1959年底至1960年初,红霞地区组建成立了黄陵大队和金价大队。黄陵大队因红霞四组一座古庙得名,金家大队因红霞七组金家铺而得名。

1960年代,黄陵大队和金家大队在人民公社的体制下,社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1965年,国务院副总理陶铸分管全国宣传和文教等工作,来到武汉深入农村,当他行驶在北京—香港公路白沙洲路段时,看到两边都是湖,中间是一片绿色的田野,便说,这块土地像一片叶子,107国道像是一条龙脉从叶子上穿过,将来可以把这里建设成风景区。后来陶铸在文革时遭到迫害,村里有人说:陶铸一“倒”,改变武昌还是难。

1966年黄陵、金家两大队合并,成立红霞大队。

1970年,农村实行机械化种田,红霞有了第一台8马力的东方红扶手拖拉机。

1974年,红霞大队创办了第一家企业——红霞镀锌厂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将黄家湖吹得波浪迭起,红霞人将原先人民公社集体耕种的土地改成“包产到户”(分田到户),后来又发展成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俗称“大包干”)。从此,红霞人开始“甩开膀子大干”,并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983年,红霞村创办泡沫厂,专门为武汉凤凰音响和莺歌电视机提供包装材料。

1984年,红霞村创办武汉无线电二厂红霞分厂,为武汉无线电二厂生产音响设备套件零件。

1988年,红霞村将过去的镀锌厂发展呈电镀厂,进行对外加工,主要经营北京电镀总厂的外加工活。因电镀质量优秀,受到全国电镀协会会长的陈赞,并引来不少外地同行来厂参观。

真正使红霞村突飞猛进的是2000年以后,随着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交通职业学院、701所等大学、科研所进入黄家湖畔的红霞村辖区内,红霞人吹响了“城中村改造”的号角。

经过“城中村改造”10年的发展,红霞村周边大型的高质量生活小区正如雨后春笋搬拔地而起,由此,白沙洲大道两边的红霞村呈现出靓丽的都市风景,东边是大学城的文化景观,西边是热闹的街市和语辞广场。

未来,建设白沙洲新城已成为洪山区政府发展红霞村的一个方向,且将现有的白沙洲大道沿线形成的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无污染、高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这里将建设青菱湖都市工业园,这里将建12公顷湿地公园,即黄家湖湿地公园,红霞村占有2.8公里的湖岸线。

参考资料

武汉市洪山区红霞村发展历程.人民网.201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