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绍叔
郑绍叔(464—508年)是南梁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人物。他出生在荥阳开封(今开封市),世代居住在寿阳县。年幼时失去父亲,少年时代贫困。二十多岁时,他被任命为安丰县令,以其能干而闻名。后来被任命为司州主簿,之后转任治中从事史。495年,南齐朝廷派军队追捕萧诞,郑绍叔护送萧诞的灵柩,被人称为节义之士。到达建康后,他受到司空姓徐孝嗣的赞赏,被评价为“祖逖之流也”。
后来,萧衍担任司州刺史,郑绍叔成为他的属下中兵参军。萧衍退任刺史回到建康,郑绍叔请求留下。萧衍赞赏郑绍叔的才能,郑绍叔返回寿阳。刺史萧遥昌召唤郑绍叔为他的下属,但郑绍叔拒绝从命。萧遥昌非常愤怒,想要捉拿郑绍叔,但郑绍叔得到乡人的帮助逃脱。萧衍后来担任雍州刺史,郑绍叔通过间道来到雍州,担任宁蛮长史和扶风郡太守。
萧宝卷杀害朝臣,对萧衍心生猜忌。郑绍叔的兄弟郑植成为萧宝卷的直属官员,萧宝卷派遣郑植前往雍州,实际上是为了刺杀郑绍叔。郑绍叔得知后向萧衍报告。郑植到达雍州后,萧衍在郑绍叔那里设宴款待郑植。郑植在雍州城内考察,看到兵士、武器、战舰和军马都很充实,对雍州的实力感到惊讶。郑绍叔对郑植说:“兄长回去后,一定要向皇帝报告这个情况。如果兄长想要夺取雍州,我愿意率领这支军队与他一战。”郑绍叔送郑植到南岘,兄弟俩相互泣别。
后来,萧衍起兵,郑绍叔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后来转任骁骑将军。他随萧衍东下江州,担任江州事务监督,负责运输江州和湘州的粮食。502年,南梁建立,郑绍叔被任命为卫尉卿。母亲去世后,他辞去职务。后来又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和右军司马,封营道县侯,拥有千户邑。之后再次被任命为卫尉卿,加冠军将军。由于营道县的人口减少,他的封号改为东兴县侯。
504年,北魏军队包围合肥市,郑绍叔率军驻守东关。505年,他被任命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和司州刺史。507年,他被召回担任左卫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兼任司豫二州大中正。他病重时,宫中赏赐医药。508年,在府舍去世,享年四十五岁。追赠散骑常侍和护军将军,并被追谥为忠。他的儿子郑贞继承爵位。
生平事迹
概述
郑绍叔。祖琨,宋高平太守。绍叔少孤贫。年二十余,为安豊令,居县有能名。本州岛召补主簿,转治中从事史。时刺史萧诞以弟谌诛,台遣收兵卒至,左右莫不惊散,绍叔闻难,独驰赴焉。诞死,侍送丧柩,众咸称之。到京师,司空徐孝嗣见而异之,曰:“祖逖之流也。”
轶事
宋书高祖临司州,命为中兵参军,领长流,因是厚自结附。高祖罢州还京师,谢遣宾客,绍叔独固请愿留。高祖谓曰:“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他涂。”绍叔曰:“委质有在,义无二心。”高祖固不许,于是乃还寿阳。刺史萧遥昌苦引绍叔,终不受命。遥昌怒,将囚之,救解得免。及高祖为雍州刺史,绍叔间道西归,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
宋书东昏既害朝宰,颇疑高祖。绍叔兄植为东昏直后,东昏遣至雍州,托以候绍叔,实潜使为刺客。绍叔知之,密以白高祖。植既至,高祖于绍叔处置酒宴之,戏植曰:“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宾主大笑。令植登临城隍,周观府署,士卒、器械、舟舻、战马,莫不富实。植退谓绍叔曰:“雍州实力,未易图也。”绍叔曰:“兄还,具为天子言之。兄若取雍州,绍叔请以此众一战。”送兄于南岘,相持恸哭而别。
起义
宋书义师起,为冠军将军,改骁骑将军,侍从东下江州,留绍叔监州事,督江、湘二州粮运,事无阙乏。天监初,入为卫尉卿。绍叔忠于事上,外所闻知,纤毫无隐。每为高祖言事,善则曰:“臣愚不及,此皆圣主之策。”其不善,则曰:“臣虑出浅短,以为其事当如是,以此误朝廷,臣之罪深矣。”高祖甚亲信之。母忧去职。绍叔有至性,高祖常使人节其哭。顷之,起为冠军将军、右军司马,封营道县侯,邑千户。俄复为卫尉卿,加冠军将军。以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邑如故。初,绍叔少失父,事母及祖母以孝闻,奉兄恭谨。及居显要,禄赐所得及四方贡遗,悉归之兄室。
宋书三年,魏军围合肥市,绍叔以本号督众军镇东关,事平,复为卫尉。既而义阳为魏所陷,司州移镇关南。四年,以绍叔为使持节、征虏将军、司州刺史。绍叔创立城隍,缮修兵器,广田积谷,招纳流民,百姓安之。性颇矜躁,以权势自居,然能倾心接物,多所荐举,士类亦以此归之。
宋书六年,征为左将军,加通直散骑常侍,领司、豫二州大中正。绍叔至家疾笃。诏于宅拜授,舆载还府,中使医药,一日数至。七年,卒于府舍,时年四十五。高祖将临其殡,绍叔宅巷狭陋,不容舆驾,乃止。诏曰:“追往念功,前王所笃;在诚惟旧,异代同规。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东兴县开国侯绍叔,立身清正,奉上忠恪,契阔朝,情绩显著。爰及义始,实立茂勋,作牧疆境,效彰所莅。方申任寄,协赞心;奄至殒丧,伤痛于怀。宜加优典,隆兹宠命。可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给鼓吹一部,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凶事所须,随由资给。谥曰忠。
评价
宋书绍叔卒后,高祖尝潸然谓朝臣曰:“郑绍叔立志忠烈,善则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其见赏惜如此。子贞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