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袁铸仁

袁铸仁

袁铸仁(1897~1927),男,字伯由,号袁山,湖南省益阳县兰溪家垸人,革命烈士。1925年2月加入共产党。1926年10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7年6月因叛徒出卖在安乡不幸被捕,同年8月在大码头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

人物生平

袁铸仁(1897~1927),字伯由,号袁山,湖南省益阳县兰溪鄢家垸人。其父是一位思想开明、知识渊博、富有爱国爱民思想的教员。铸仁受父亲思想熏陶,目睹贫富悬殊,人压迫人、人剥削人不平等社会现实,从小就立下为劳苦大众解脱苦难,为挽救国家与民族危亡而献身的抱负。他勤奋好学,6岁起,先后就读于鄢家垸和兰溪学校。1915年,考入龙洲书院,和夏曦等进步同学组织学生会,积极参加反封建奴化教育运动,被学校开除。离校后,从军2个月,因愤军队腐败,毅然回家。1917年,以优异成绩被湖南省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录取为优等免费生。在第一师范,他每试均为第一名,尊师爱友,品学兼优,与毛泽东、夏曦等结为挚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21年毕业后,翌年回兰溪学校任教。是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2月,经夏曦介绍,加入共产党。他以教书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6月,为首组织益阳市各界人民成立“雪耻分会”,2万多人集会县城学门口文昌阁,举行反日、反英大示威。下半年,发展党员,先后建立中共兰溪学校支部,兰溪镇支部、鄢家垸支部。1926年,建立龙洲师范支部。是年6月,益阳遭特大水灾,滨湖各地,饥民塞途,饿莩载道。他召集党的会议,建立“民食维持会”并组织开展“清仓”运动,在三里桥、铁铺岭、龙山港一带查收土豪劣绅囤积粮食2万多斤,分发给灾民。在城关镇开办“救贫工厂”,组织民众生产自救。 1926年7月,北伐军入益阳,革命浪潮高涨。10月,中共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袁铸仁当选为书记。他积极发展党的组织,组建共青团县委会、县农民协会,县中华全国总工会、县女界联合会、县工农自卫军和县人民特别法庭等革命团体。全县建立中共区委 5个、支部38个,有党员700余人。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0余万人,在全省名列前茅,正当农民运动大发展时,发生团防局逮捕农会干部事件,他及时提出“建设一支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的主张。1927年1月,他主持召开中共益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到会代表60余人,会议决定扩大武装力量,清剿反动团防,实行减租减押,清算贪官污吏和奸商恶霸。县工农自卫军发展到3000多人,处决罪大恶极的县团防总局局长兼城关镇团防局长张介凡等,全县团防武装被肃清。各区乡成立清算委员会,对贪官污吏,奸商、恶霸地主进行清算,全县共清出粮食20余万斤,贪污款3,5万多元。囤积食盐;制造盐荒的县运局正办周天爵,被勒令赔款10万元。 1927年“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益阳。袁铸仁将地执委机关撤至水满村,会同中共汉寿地执委书记詹乐贫,组成“益汉工农联防军”,反攻县城失败,被迫转移至益阳市宁乡市边境。后袁铸仁赴湘潭市任工农讨贼军参谋长,回益阳后,工农自卫军由余率领去华容县东山地区坚持游击战,袁铸仁留县坚持斗争。6月底,前往安乡一族兄家。族兄为门板洲龙家咀工农自卫军大队长,有几百名自卫队员和一百余条枪,他充当族兄的参谋。不久,族兄被反动地主余松林杀害,他也被捕,关押于南县,后解回益阳县城。县团防局长曹明阵妄图收买他,请恶霸周少文在龙洲书院置酒款待,进行劝降,他把酒席一掀,义正词严地痛骂。曹对他施以倒吊、鞭打、烟熏、火烫等重刑,他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狱中绝笔》:“失败成功母,联共又联俄。寄语后来者,英勇莫蹉。我今虽已矣,死后流碧波。”8月1日(古历6月30日上午),敌人用铁丝穿着他领下锁骨,于县城大码头英勇就义。

重修揭碑

2008年4月1日上午10时,益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袁铸仁烈士墓重修揭碑仪式在兰溪镇鄢家垸村举行。此次重修袁铸仁烈士墓,体现了赫山区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敬重、怀念、景仰之情,和继承先烈遗愿、发扬革命精神、齐心协力建设美好赫山的决心。该烈士陵墓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基地。

袁铸仁烈士1897年生于益阳县兰溪鄢家垸,自幼勤勉好学,1915年考入益阳县龙洲书院,1917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先后结识了毛泽东、夏曦等进步青年,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22年在长沙市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其间,他发动和组织益阳市各界进步人士成立“雪耻分会”,揭开了益阳早期革命事业波澜壮阔的历史册页。1925年,他经中共湘区委委员夏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回家乡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了兰溪高等小学党支部、兰溪镇党支部和鄢家垸党支部,组织成立了益阳县农民协会、县中华全国总工会、县工农自卫军等革命组织。1926年10月,在益阳县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员大会上,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益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他带领益阳人民开展减租减息、封仓平斗争,体现了先进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和杰出的领导才能,是益阳革命史上当之无愧的先驱。面对“马日事变”的白色恐怖,袁铸仁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辗转益阳市宁乡市湘潭市等地坚持武装斗争,直至1927年6月因叛徒出卖在安乡不幸被捕,同年8月在大码头英勇就义,时年仅31岁。

袁铸仁烈士为革命真理奋斗不息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舍生取义、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益阳人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开拓奋进。

参考资料

袁铸仁烈士墓重修揭碑仪式隆重举行.益阳市人民政府.2021-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