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增耗
热增耗(heat increment),也被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指的是绝食动物在进食后短时间内,其体内代谢产生的热量超过绝食状态下的代谢产热的部分。这部分热量通常以热的形式散发出去。
影响因素
热增耗的影响因素包括消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咀嚼、营养物质的主动吸收以及排除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过程所释放的热量。此外,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这些热量无法全部转化为ATP供机体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会以热的形式散失。与营养物质代谢相关的一些器官和肌肉活动也会产生热量。肾脏在排泄废物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热量。另外,饲料在肠道中的发酵也会导致热量的产生。
特殊情况
在各类营养物质中,蛋白质的热增耗最为明显,可以达到30%,且持续时间长达6至7小时。相比之下,糖类或脂肪的热增耗约为4%至6%,持续时间为2至3小时。混合性食物的热增耗则大约为10%,并可持续4至5小时。热增耗主要用于维持体温,这也是许多人更倾向于使用“热增耗”这一术语来替代“特殊动力作用”的原因之一。热增耗还是影响能量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
反刍动物
对于反刍动物而言,精料的热增耗约占饲料总量的15%至20%,占代谢能的25%至40%。而粗饲料的热增耗约占总能的20%,占代谢能的40%至80%。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为了缓解家畜的高温应激,可以适当地减少粗饲料的摄入量,同时增加脂肪的供给,以确保家畜的营养需求和生产性能不受影响。
产生机制
尽管目前对于热增耗的具体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表明,当氨基酸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时,会出现与口服摄入相同的代谢率增热效应。这表明,食后热增耗可能与肝脏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时额外消耗的能量有关,具体可能涉及氨基酸在肝脏中的氧化脱氨基反应。
测定方法
由于家畜的基础代谢难以直接测量,通常是采用静止能量代谢作为替代指标。静止代谢是在普通畜舍或实验饲养条件下,早晨饲喂前动物休息时的代谢水平。需要注意的是,静止能量代谢除了包含基础代谢之外,还涵盖了不确定数量的热增耗、用于生产的能量以及可能用于调节体温的能量消耗。
参考资料
热增耗 .百度教育.2024-10-28
热增耗 .热增耗 .2024-10-28
热增耗 .热增耗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