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顺禄
佟顺禄(1908.3.6~1957.3.6),又名佟寿山。北京市人。蒙古族。祖父佟瑞春是清代北京市善扑营武术教官,受其影响,佟顺禄自幼酷爱武技,少年时代即开始在北京卖艺,后到处漂泊,下关东闯荡。曾多次摆擂台比武,在东北地区小河堰一带颇有盛名。
1957年3月6日病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自幼酷爱武技,少年时代即开始在北京卖艺,后到处漂泊,下关东闯荡。曾多次摆擂台比武,在东北小河堰一带颇有盛名。
30年代初至山东潍县、青岛市卖艺。
工作经历
1934年辗转到济南大观园落脚谋生,卖艺养家,以武会友,练武不辍。其间,曾多次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大型体育比赛,获得1934年第十八届华北地区运动会摔跤冠军,1935年第六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中量级摔跤第三名。
济南解放后,佟顺禄的摔跤武技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他多次在省市体育运动会上表演献技。为支援淮海战役,与大观园艺人刘仲山、谭树森等人组织了飞叉、摔跤、气功、武术等多项募捐表演。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为募捐“体育号”飞机,与济南市摔跤高手宛殿文、谭树森、马振标等人冒着严寒,在火车站、大观园等处进行巡回义演。
1952年10月在济南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届体育运动会上,佟顺禄表演的单臂举60公斤大刀、蹬重和叠罗汉等项目,受到大会奖励。
新中国成立初期,佟顺禄还在大观园联络群众成立“义勇消防队”,任大队长,节假日组织队员昼夜巡逻值班,扑救火灾。
佟顺禄的祖父佟瑞春是清代北京善扑营武术教官。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57年3月6日病故。
人物事件
赛场夺魁 载入史册
1934年10月,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市召开,27岁的佟顺禄参加了摔跤比赛,并荣获第一名,河北省主席亲授“龙泉宝剑”以示奖励。1935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上,佟顺禄又获得中量级第三名。此外,还多次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中日围棋擂台赛等,均获好成绩,也曾力摔日本人,令国人扬眉吐气。
佟顺禄先生除了擅长摔跤外,还有蹬重、举大刀、举重、硬弓、弹功等绝技,1952年在济南市举行的山东省第三届运动会上43岁的他表演了举60公斤大刀等项目,受到大会表彰,老济南人曾现场目睹过他的精彩表演。
以武会友 以德服人
那个时代,作为一个外地人,特别是武术艺人,想要在大观园立住脚并非一件易事。佟顺禄先生性格开朗,待人宽厚,没有门户之见,提携后学者从不保守,始终坚持以武会友,以德服人的处事原则,得到跤界同仁的赞许。登门切磋技艺者、到场帮忙者众多,于是,大观园的佟顺禄跤场形成了小擂台,颇受人们欢迎,场场爆满。当时佟顺禄的名字几乎老幼皆知。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佟顺禄先生却经常周济别人。许多同行及朋友来到济南市,他宁愿几天不上场,把场子让给朋友卖艺挣钱。天津市的卜恩富、张魁元(大老九)、北京的沈三(沈三)、宝森(宝三)、满宝珍、赵云亭、林德山、宋振甫等到济南,他都提供方便。
佟顺禄先生收徒很慎重,他教育徒弟注重武德,强调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而不能惹事生非。新中国成立后,佟顺禄先生摆脱了江湖流浪生涯,他的摔跤武技也受到人民政府的重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为募捐“体育号”飞机,他与济南市摔跤高手在大观园、火车站等处巡回义演。在大观园跤场,他把自己的练武场地和器具提供给广大武术爱好者使用,几乎每天晚上,那里都聚集着锻炼身体的人群。学举重、学摔跤,佟顺禄跤场成为了济南市早期群众健身的场地。
参考资料
佟顺禄 简历 - 名人简历.个人简历网.20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