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是暨南大学二级学院,外文名School of 管理学,Jinan University,国务院侨办先进单位,1998年,学校整合工商管理、公共行政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资源,成立了管理学院,使暨南大学管理学科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提高。
2011年,学院成功获得AMBA认证,暨南大学成为中国内地第五所获得该认证的高校。同年,学院成功创立第一个以海外华人华侨和有意来华发展的外籍人士为主要招生对象的英文MBA项目——华商MBA(Sino-international MBA),当年便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约旦、巴西等国的学员入读。
2012年,学院在仰光开办第一个英文教学的海外在职MBA项目——缅华MBA(缅甸China MBA)。
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成立于1906年,是著名的华侨学府,也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始有暨南,便有商科”,早在1918年,暨南大学 就开始设立商科,是我国最早开展商科教育的国立高等学府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暨南大学管理学科得到不断发展。为了适应海内外对管理人才不断增长的迫切需求,1980年成立了企业管理系、会计学专业系和商学系等,并在国内率先获得了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授予权和企业管理等学科点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以来,学院大力推进实体化建设,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办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渐提高。
学科门类
拥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拥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产业经济学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企业管理、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心理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产业经济学、社会保障学等10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还开办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专业硕士(MPAcc)、公共管理硕士(MPA)和企业管理专业硕士(高校师资)、工程硕士(工业工程领域,ME)等专业学位教育。学院拥有强大的师资阵容和高层次、外向型的生源结构。
综合优势
拥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是广东省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科是广东省A类重点学科,也是全国仅有的6个该专业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学院的“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会计学专业作为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与工商管理专业同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学院建有包括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发展研究所在内的研究机构10个,这些科研机构充分利用我校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最高华侨学府的区位优势及特殊地位,在广东产业竞争力、企业ERP项目实施、广东地方旅游项目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形成了研究方向上的鲜明特色,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管理学院的综合优势突出,科研力量雄厚。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有在站博士11人;工商管理是广东省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是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广东省名牌专业,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是广东省名牌专业。学院建有包括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企业发展研究所、产业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等在内的研究机构10余个,这些科研机构充分利用我校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最高华侨学府的区位优势及特殊地位,在中国会计理论与实践、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形成了研究方向上的鲜明特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大批学科建设成果。
办学理念
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西北大学合作培养EMBA,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UBC)等签署协议联合培养MBA;长期与英国公认会计公会(ACCA总部)联合培训国际会计师,与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三方合办国际会计课程,培养外向型会计人才。2001年,学院与德国思爱普合作成立华南地区唯一的ERP研究中心。
文化传统编辑
学校标识
校训“忠信笃敬”四个字的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记载说:孔子的学生颛孙师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万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忠、信、笃、敬”四字,除了继承其原有积极的道德含义以外,可以屏除其部分过时的内容,还应该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容。
暨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
标志将字母和中文有机结合,认读性强,见解鲜明,线条流畅,气运平衡。标准色采用大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颜色:蓝绿色,寓意暨南大学历经百年,依然蓬勃焕发着茂盛的生命力;整体更和谐统一沉稳大气,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悠久历史、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暨大第一首校歌是该校创办时的校歌,发表于1929年出版的《暨南年鉴》,歌词强调“誓为祖国强海权”,“唤起侨魂风云变”。第二首校歌未见在学校的刊物发表过。据老校友回忆,学校曾采用《孔子颂》作校歌。其内容是提倡尊师重教。第三首校歌发表于1929年出版的《暨南年鉴》。其内
容是宣扬民族精神和侨校的历史使命。第四首校歌发表于1948年暨南大学《毕业纪念册》。其主题是:“要把光荣的民族文化,广播到海外!”
第五首是在1986年暨南大学80周年校庆之前,歌词追溯学校几度迁移,历经“钟山、黄浦、建阳、白云”,“我们是来自五洲的炎黄子孙……寻根啊,根在中华……任重道远,发扬光大民族魂”。这第六首校歌注重对新世纪暨南精神的提炼,不但将“忠、信、笃、敬”的校训写入歌中,同时也将暨南大学的侨校特色等巧妙地贯穿在歌词中。
校歌(合唱版):龙吟词,相西源曲
扬子滔滔连珠江,暨南教泽播八方
百年沧桑千里路,一朝涅盘出不死鸟
言忠信,根在中华
行笃敬,走遍万邦
四海关爱,暖流荡漾
五洲学子,汇聚一堂
剑锋砺就,桃李芬芳
德润寰宇,辉映炎黄。
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
国际文化聚暨南
国际文化聚暨南是暨南大学的传统活动项目之一。2002年举办第一届。每年的国际文化聚暨南都是彰显暨大作为“华侨最高学府”特色的橱窗,藉由此窗口突显暨大“侨校+名校”的特色。
国际文化聚暨南不只是短期的活动噱头,它是一直以来,暨大侨校特色的表现,多元文化在校园中结合的展示,是团结广大师生们的象征,是各民族传统与文化的融合,是校内的内招生与外招生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来自世界各地的暨南学子真正体验到校内多元文化的风采。
一年一度的“国际文化聚暨南”学生活动兴起于学生创意的活动,立志于让在校就读的多国学子展示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当然,各国美食是其中吸引人的部分。学生们把他们的建阳篮球场装饰成集现代与古典于一身的“飞机场”。数架“飞机”带领参观者游览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领略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风情。有静态的各国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介绍展板,有活跃的游戏和现场表演,有最直接的味觉刺激,也有深厚的文化感染。
美食节
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之后,由于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也带来了各地的美食习惯。国内各个地方的地方菜,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的粤菜系,还有东南亚各国的菜式,在暨大学子中得到了自发的“融合”。这是全校性的美食节日——
在美食节上,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侨生带来自己精心制作的、具有侨居国特色的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各式各样的菜色一字排开,配上制作人自己构思的菜名,汇成别具一格的、具有浓郁国际特色的自助大餐,给多姿多彩的暨南园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所获荣誉
2005年2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荣获国务院侨办先进单位称号。
2021年2月,2021胡润百学最具财富创造力中国商学院榜单公布,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位于第30位。
发展前景
管理学院将在暨南大学“侨校+名校”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秉承百年悠久的人文传统和深厚的学科底蕴,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努力身于中国一流管理学院的行列,成为造就中国一流管理人才的摇篮。
学院使命:融合、提炼中华管理智慧,为世界培养熟谙中华文化的管理精英。
学院愿景:在行为科学、会计与财务以及运营管理领域成为兼具中国文化底蕴和世界影响的卓越商学院。
学院核心价值观: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
参考资料
暨大MBA:拥有强大的师资脉络和校友平台.新浪教育频道.2024-02-21
中国网2018中国好教育候选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网.2024-02-21
暨大送教上门在缅甸创办MBA.凤凰网.202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