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蜜蜂华报

蜜蜂华报

《蜜蜂华报》为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中国最早的汉语、中葡双语、英语及中英双语刊物均诞生于此。

《蜜蜂华报》(AAbelKa da China)创刊于1822年9月12日(清代爱新觉罗·旻宁二年),是第一份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报纸,也是第一份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当然也是澳门的第一份报纸。它采用葡文出版,出版周期为周刊,至1823年12月26日停刊,共出版了67期。《蜜蜂华报》的出版,与葡萄牙国内的政治斗争形势有着密切关系。彼时,葡萄牙存在立宪派和保守派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在本土进行,也波及了海外殖民地,澳门也无法独善其身。1822年8月19日,属于葡萄牙立宪派巴波沙(Panlino da Silva Barbosa)被选举为澳门议事会主席,他上台之后,就将保守派首领驱逐出去。随后,已经认识到近代报刊力量的巴波沙,与同样信奉立宪派的葡萄牙医生阿美达(Jose da Almeida Carvalho e Silva)联手,共同创办了《蜜蜂华报》,之所以采用“蜜蜂”为名,就是借用蜜蜂蛰人的特性,来对辖区内的保守派进行斗争。《蜜蜂华报》由天主教多明我会会士阿马兰特神父(Antonio de S.Goncalo deAmarante)主编,铅印形式出版,每周四发行。其内容除了对保守派的攻击之外,还报道澳门与葡萄牙的政治变化、澳门议事会的信件、清朝对政治变化的反应、转载国际新闻和港口的船期班次等。该报印刷数量并不多,主要发行对象是居留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士。在1823年9月23日,葡萄牙保守派政变成功,逮捕了巴波沙,夺回了澳门的掌控权,随即宣布《蜜蜂华报》存在严重的言论问题,但该报并没有立即停刊,而是以政府公报的形式依然存活了数月时间——当然前提是改由保守派负责编辑工作,其宗旨和内容已经与之前有了彻底改变。直到1824年1月,由保守派创办的《澳门报》正式发行,《蜜蜂华报》才正式停刊。

《蜜蜂华报》是中国新闻史上一个里程碑似的亮点。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报刊,外国人在中国领土上创办的第一份外报,同时也是澳门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

背景

澳门作为中国最早开放予外国人的门户,是昔日国际贸易的商港,澳门内的文化事业发展比较早,已造就了出版报纸的必要条件。而当时的葡萄牙国与澳门的政治形势,更直接促使了《蜜蜂华报》的出版。1822年8月19日,葡萄牙立宪派的土生葡人领袖巴波沙被选举为澳门议事会主席,并驱逐葡萄牙保守派大法官亚利鸦架与澳门总督欧布基出境。巴波沙与医生阿美达(Jose da Almeida Carvalho e Silva)着手创办《蜜蜂华报》,以狂当时辖区内的葡萄牙保守派。

停刊

在1823年9月23日,葡萄牙保守派突然潜入议事亭前地夺回政权,将巴波沙逮捕。保守派亚利鸦架宣布《蜜蜂华报》为内容恶毒,并当众烧毁此葡萄牙立宪派的象征——《蜜蜂华报》(1823年8月28日刊)。但当时的《蜜蜂华报》仍能以政府公报幸存数月,直至葡萄牙保守派于1824年1月发行《澳门钞报》取缔《蜜蜂华报》为止。

影响

由于《蜜蜂华报》印量少,而且主要对象只限于居留在澳门的澳门葡籍人士,其影响主要是当日的澳门葡籍人士社区;对当日的中国人来说,可说是没有影响力的。当时肯定的是《蜜蜂华报》的面世年份日期,是澳门报业的开端。

但此报却是当代中国首次有向国外发行的报纸,定期向国外传播关于中国的消息。所以,《蜜蜂华报》对中国的报业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另外,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澳门政治的变迁、澳门主权问题、中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等范畴上,《蜜蜂华报》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而正因为其印量少,留存于后世亦不多,以往学者研究相当困难。不过到近代,澳门的学者发现《蜜蜂华报》原来一直收藏在澳门市政厅的图书馆和葡萄牙的古籍图书馆内。经过澳门大学和澳门基金会的努力,《蜜蜂华报》的原件照相翻印为精装合订本于1994年出版。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024-03-25

清华大学出版社-图书简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