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大米
延寿大米是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的特产,也是中国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延寿大米的生产地区地形平坦,没有工业“三废”污染,土地干净,土壤肥沃,主要是黑黏土和沙壤土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6%之间,自然肥力较高。此外,该地区的灌溉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生长。这些独特的环境条件培育出了高品质的喜米。延寿大米外观明亮,晶莹剔透,整米率高,不含垩白。用这种大米蒸出来的米饭色泽晶莹,香气扑鼻,味道鲜美,口感油润有弹性,而且即使放凉也不会变硬。2015年5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延寿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特点
延寿大米品质优良,颗粒饱满,成熟度好,含有丰富的干物质。其品种形态为长粒形,大米颗粒透明有光泽,营养价值高,支链淀粉和可快速溶解的双链糖含量高。米粒洁白如玉,晶莹剔透,无垩白,商品感观良好。米饭油光发亮,香甜可口,口感油润有弹性,冷却后不会回生。
自然环境
延寿县地处张广才岭西麓,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该县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平均海拔适宜,周围群山环绕,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盛。南部有双鸭岭、长寿山脉,北部有海拔超过一千米的大青山脉。蚂蜒河作为松花江的重要支流,自西南向东北贯穿整个延寿县。区域内水资源丰富,包括蚂蜒河、亮珠河在内的中小河流共有23条,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5座,地下水资源储备量达2亿多立方米。延寿县森林覆盖率高达46.7%,并且没有工矿、化工企业的污染,水资源水质纯净。当地土壤为黑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5%以上。1981年的监测显示,某采样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45%。延寿县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具备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是黑龙江省优质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
历史沿革
延寿县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已有百余年历史。据《延寿县志》记载,早在民国元年(1912年),就有朝鲜族居民在延寿县亮珠河流域种植水稻。民国十二年至民国十六年(1923年至1927年),朝鲜族居民在延寿县多地开发大甸子种植水稻,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345亩。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本开拓团进入延寿县,修建了多个拦河坝和水利干线,大规模开垦水田种植水稻。此时,延寿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4.8万亩,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种植高峰期。新中国成立后,延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疏通河道,修复日伪时期的水利工程。1958年至1995年间,全县相继建成两座中型水库、二十五座小型水库,以及一百六十座小塘坝、六百一十七处提水站点,打了六千七百三十眼机电井。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延寿县的水田面积逐年增加,1956年达到十三万多亩,1958年增至十七万多亩。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延寿县的水田面积保持在十八万亩左右。然而,当时的种植技术相对落后,水稻播种主要采用“漫撒子”、条播和点播方法,田间管理主要依靠人工除草,草荒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水稻产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延寿县的水田面积快速增长,水稻种植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八十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延寿县推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延寿县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广泛钻探机井,将旱田改为水田,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87年,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到二十四万亩,2005年达到四十八点三万亩,2009年达到七十万亩。截至2014年,水稻种植面积已达一百零五万亩,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1981年,日本友人在方正县德善乡进行了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小面积试验并取得成功。次年,这一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此后,这项技术以方正县为中心迅速传播开来。由于延寿县与方正县地理位置相近,均位于蚂蜒河流域,因此延寿县的稻农很快就从中受益。1983年,全县开始示范推广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并逐步推广了大中棚盘式育苗技术、机械插秧技术、化学除草和化肥配方施肥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水稻单产大幅提高。统计数据显示,在寒地旱育稀植技术推广应用前,延寿县水稻平均亩产仅为二百至二百五十公斤,推广后提高到三百至四百公斤。1995年,延寿县水稻最高亩产达到五百三十五公斤,1999年则达到六百二十公斤。延寿县的水稻种植实现了插秧、收获机械化,实现了除草、施肥、防病标准化。共更新更换水稻新品种四十多个,全县水稻种植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京引127、富士光、滕系138和莎莎尼等优质水稻种子都曾为农民的增产增收做出贡献。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禁止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等措施,延寿县全县发展绿色食品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五十多万亩。2011年,延寿县新建智能化水稻工厂育苗示范基地九处,实现了水稻育苗的工厂化和智能化。
生产状况
2015年,延寿县九个乡镇共种植了一百零五万亩稻田。全县有稻米加工QS认证企业五十九家,其中年加工能力超过两万吨的企业有三十家,所产大米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标准。拥有八个品牌的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和十八个品牌的A级绿色食品标识认证,成立了水稻科技协会二十六个、水稻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十八个。2017年,延寿县水稻生产面积已经达到百万亩规模,水稻产量达到十二亿斤,商品量超过十亿斤。
产品荣誉
2008年,延寿县被国家绿色食品办公室批准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县”。2015年5月1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延寿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12月16日,延寿县十个合作社和大米加工企业通过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的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2017年,“延寿大米”被评为“中国大米十大品牌”。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延寿大米的产地范围涵盖黑龙江省延寿县延寿镇、六团镇、中和镇、加信镇、安山乡、寿山乡、玉河乡、延河镇、青川乡共九个乡镇的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种类
选用垦稻12、绥粳4等能够在霜降前安全成熟的品种,同时应具有良好的食用风味。
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耕地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黑土、水稻土、草甸土、白浆土,耕作层厚度不低于二十五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百分之三,土壤pH值介于六点三至七点之间。
栽培管理
催芽
四月初利用智能化催芽室进行浸种催芽,确保芽势良好,整齐一致,出芽率不低于百分之九十。
育苗
育苗时间为四月中旬,采用塑料大棚盘式旱育苗技术,机插大苗每盘播芽籽一百克,机插中苗每盘播芽籽一百二十五克。
插秧
中苗秧龄为三十至三十五天,大苗秧龄为三十五至四十天。插秧时间为五月十五日至二十五日,插秧密度不超过二十五万穴/公顷,每穴三至四株。
施肥
平均每三年施用发酵腐熟的农家肥不少于三十吨。
安全要求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不得造成环境污染。
收获
收获期为九月二十五日至十月十日,收割前三十天停止灌溉。
加工工艺
稻谷经过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砂磙开糙、一次碾白、二次碾白、三次碾白、筛出碎米方便食品、色选、抛光、检验、包装等工序制成成品。
质量特色
观感特征
米粒晶莹剔透、光泽度好。蒸煮时米饭散发清香,米饭油亮晶莹,口感油润有弹性,口感佳,冷却后不易回生。
化学指标
直链淀粉(干基)含量在百分之十五至十九之间,胶稠度不低于八十毫米。
其他要求
产品的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延寿大米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以向黑龙江省延寿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延寿大米的检测机构由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附加荣誉
2022年9月,延寿大米的品牌价值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新华出版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首次突破百亿,位居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第三十二位。
参考资料
龙江农业好品牌之延寿大米 .搜狐网.2024-09-17
延寿大米.特色谷.2024-09-17
“延寿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启用.经济参考网.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