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
马踏湖,原山东省汶上县境内湖泊,位于汶邑西南汶河大堤以北,占地面积三十四里。
公元1283年,元人开挖由任城区至安民山的济州河以通漕运。公元1411年,重新疏浚会通河,尚书宋礼、白英筑戴村坝引大汶河经宁汶河至南旺分水济运,小汶河穿南旺东湖入运,又将南旺东湖一分为二,小汶河以北称马踏湖。1901年,京杭大运河废止后,对上流戴村坝汶河遏流工程和南旺三湖疏于修治和清淤,加之汶上县泉源逐渐减少,至民国末期,马踏湖复耕还田。
地理位置
马踏湖位于汶邑西南汶河大堤以北。
历史沿革
公元1283年,元人开挖由任城至安民山的济州河以通漕运。运河穿南旺湖而过,将南旺湖一分为二:运西部分称南旺西湖,周九十里;运东部分称南旺东湖,周近一百里。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 重新疏浚会通河,尚书宋礼、白英筑戴村坝引大汶河经宁汶河至南旺分水济运,小汶河穿南旺东湖入运,又将南旺东湖一分为二:小汶河以北称马踏湖,传说以当时筑湖堤时骑马定界而得名。明万历戊申《汶上县志·方域志》载:马踏湖位于汶邑西南汶河大堤以北,占地面积三十四里。
清代由于黄河决洪数次泛及南旺,其湖底逐渐淤高,湖面逐渐缩小。尤其是自清末(1901年)京杭大运河废止后,对上流戴村坝汶河遏流工程和南旺镇三湖疏于修治和清淤,加之汶上县泉源逐渐减少,至民国末期,马踏湖复耕还田。
风景名胜
孔子钓鱼台位于汶上县次邱镇朱庄村南200米南路口,马踏湖畔。孔子宰中都政暇讲学之余,经常到马踏湖边钓鱼散心。当年孔子坐在钓鱼台上,望着波涛浩渺的马踏湖水,曾有观水之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述而》中写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也是孔子钓鱼的时候教诲弟子的话语,意思是说孔子不主张用大绳子横断河水来捕鱼,不要把大鱼、小鱼全部捕完,这样对鱼群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破坏生态环境。不射夜宿归来之鸟,飞鸟归巢,它们也需要栖息繁殖,这里主要体现的是孔子的仁爱之心,也说明孔子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据临湖朱姓、王姓族谱记载,钓鱼台有百余平方米,上有六角亭。随着时代变迁,到了清末,钓鱼台遗址逐渐泯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仅剩故址。
参考资料
历史|济宁之北的“北五湖”与“北七湖”.济宁新闻网.2025-02-12
水脉纵横的文化沃野.山东黄河网.2025-02-12
孔子宰中都遗址——孔子钓鱼台.汶上县人民政府.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