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翁曾源

翁曾源

翁曾源(1836—1887),字仲渊,号实斋、海珊,江苏常熟人,大学士翁心存之孙,翁同书次子。

翁曾源幼承家学,热衷于科举功名,但不幸患上羊痫风,屡试不中。同治元年,翁心存病死,慈禧以同治皇帝的名义特赐翁曾源举人,且免会试,直接参加殿试。翌年四月二十一日殿试,翁曾源高中榜首,在叔父翁同龢大魁七年后,成为翁家第2位状元。翁曾源中状元后,依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不久,便因病引退。之后在家乡度过20余年,于1887年病发身死。其生前擅长画花卉,乡里得片纸以为宝。

人物生平

翁曾源出身常熟翁家,是闻名天下的名门望族。翁曾源为安徽巡抚翁同书之子。自幼熟读经史,尤擅鉴别,在京期间,常陪侍叔父翁同龢至琉璃厂鉴赏,选购历代名家法帖。其任京官时,屡受朝廷邀典,期将大用。惜体弱多病,未几即告归。他一度曾代上海县学和龙门书院批阅课卷,藉以聊补。翁曾源书法得翁同龢指导,临池不缀,日有所成,行笔洒脱,深具董书风格。

人物事迹

翁曾源榜是清代的“名榜”之一。翁曾源夺魁,大出众人意外,就连他的叔父翁同龢也颇为诧异,他在日记中写道:“曾源侄近年为病所苦,深虑不能成名。今获先人余荫,得以参加廷试,从容挥洒,难道是上天保佑吗?得喜报,曾源侄考中一甲一名,悲喜交集,涕泪满面。”但是,翁曾源却没什么作为。中状元后不久,便因“病“引退了。他在家度过了20余年的光阴,病发身死。

翁曾源长得英俊潇洒,容貌出众,当时年仅二十多岁,中状元后,人称“美状元”。当时咸丰逝世不到两年。慈禧曾经单独召见翁曾源,以李商隐的《无题》后两句出题让他对上联,以“灵犀一点有心通”来表明心迹。按照诗词格律,一改就成为“彩凤双飞无身翼”。“无身翼”在太后面前说是大不敬的,再一想,灵犀,有心;彩凤,双飞,翁曾源不敢往下想,最后翁曾源倒退这出了大殿,回到家,第二天翁府就传出新状元突发狂疾的消息,随之翁曾源上书辞官,慈禧恩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