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丽叩甲

丽叩甲

丽叩甲[学名:Campsosternus auratus (Drury, 1773)],别名松丽叩甲、大绿叩头虫、叩头虫、松丽叩头虫、大青叩头虫,属鞘翅目叩甲科。丽叩甲成虫体长37.5~43毫米,宽12~14毫米,长椭圆形,极其光亮,艳丽,大多蓝绿色,前胸背板和鞘翅周缘具有金色和紫铜色闪光,触角和跗节黑色,爪暗栗色,头宽,额前端呈三角形凹陷,两侧高凸,触角短而扁平,向后可伸达前胸背板基部,顶端相当突出,肩内侧明显低凹,鞘翅表面被有刻点,中央较稀,两侧明显密集,点间皱纹状或龟纹状,足粗壮,跗节1~4节復面具有垫状绒毛,爪简单。

丽叩甲分布在中国,北起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区,南至上海市福建省、台湾、浙江省云南省等省市,东接俄罗斯东境,与朝鲜北境相接并滨海岸,西达宁夏、甘肃省青海省及新疆西陲,种类及优势种因分布区不同而存在差异。丽叩甲危害也很多,会咬食正在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的须根、主根及茎的地下部分,影响种子发芽或造成苗木大量枯死,在北方主要危害麦类、马铃薯、高粱、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对一些林木亦进行危害,在南方危害麦类、豆类、瓜类、花生、棉花等农作物。

防治丽叩甲可在秋季及时翻耕土壤,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禾本科杂草,减少虫源,在田间堆草引诱成虫,诱捕后喷施杀虫剂进行毒杀,利用其趋光性,在盛发期间在田间地头设置黑灯光,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量。

外观特征

大多蓝绿色,前胸背板和鞘翅周缘具有金色和紫铜色闪光,触角和附节黑色,爪暗栗色。头宽,额向前呈三角形凹陷,两侧高凸,凹陷内刻点粗密,向后渐疏。

生态习性

本种是台湾大型昼行性叩头虫中最常见的。成虫出现於4至10月,生活在低海拔山区。喜欢吸食树汁。

鞘翅目叩头虫科,为内生翅类,生活史需经卵、美国白灯蛾、蛹及成虫四个阶段。体长约36至44公厘,体色有深绿、绿褐、蓝绿等不同的颜色,具有明显的金属光泽。主要出现4至10月低海拔山区,为叩头虫科中最长见的种类之一。

叩头虫正反皆能叩,故而得名。被猎物抓住时能正叩;翻倒在地六脚朝天时,能反叩翻转。由此亦深得小朋友们的喜爱,常常抓来当玩具,在福建省等地俗称“跳跳虫”,“翘翘板”。

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磕头虫.科普中国网.2024-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