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翅黄池鹭

白翅黄池鹭

白翅黄池鹭(学名:Ardeola ralloides)是一种中型涉禽,成鸟一般的颜色是棕色或浅棕色。它们的鸟喙四季是灰蓝色,在繁殖期则变为绿松石色。分布于亚欧大陆、北非印度洋的部分岛屿。白翅黄池鹭是一种很安静的鹭鸟,生活在三角洲和森林,沼泽地、沿岸茂密的植被、水生植被区、池塘,沟渠,稻田和湖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形态特征

白翅黄池鹭是一种中型涉禽,身长44 - 47 cm,翼展80 - 92 cm,体重50 - 300 g,寿命11 年。成鸟一般的颜色是棕色或浅棕色。它们的鸟喙四季是灰蓝色,在繁殖期是绿松石色。腿是橙色。头部有很飘逸的饰羽毛,它虽然有许多棕色和白色的羽毛装饰。但如果在正上方看,它就完全不同,因为它的翅膀是白色为主。嘴强,头、颈及上胸的羽毛延长,繁殖期羽衣变化大,且冠羽延伸呈矛状,圆尾,尾羽12枚,跗粗壮,与中趾(连爪)几乎等长。脚和趾均细长,胫部部分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中趾的爪上具梳状栉缘。雌雄同色。体形呈纺锤形,体羽疏松,具有丝状蓑毛

分布范围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非(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白翅黄池鹭是候鸟,冬季在非洲越冬。在繁殖地以北很少见,有记录显示该物种曾出现在费尔南多・迪诺罗尼亚群岛,更少见地作为迷鸟出现在南美大陆。

生活习性

白翅黄池鹭是一种很安静的鹭鸟。然而,晚上遇到打扰或不安时,会发出“卡尔”急促和粗糙,略似寒鸦的叫声。白翅黄池鹭生活在三角洲和森林,沼泽地、沿岸茂密的植被、水生植被区、池塘,沟渠,稻田和湖泊。它们在浅滩散步。青蛙是它们最喜欢的食物,也吃昆虫和鱼类。在其巢的领地边缘也经常与苍鹭牛背鹭杂居。夜里它们爬进芦苇,喜欢在树上栖息。白翅黄池鹭的繁殖栖息地是温暖国家的沼泽湿地,它们常在树木或灌木上的棚子上与其他涉禽一起筑巢。

生长繁殖

白翅黄池鹭繁殖期是每年五月,白翅黄池鹭在树木,灌木丛或芦苇丛筑巢,每次产4-6枚浅蓝绿色的卵,无斑点。持续孵化天22-24,雌雄共同孵卵。益鸟留巢45天,雏为晚成性。每次产卵3-4枚。

历史与文化

英文的“Squacco Heron”这个名称来源于弗朗西斯·威卢比(约1672年)引用的意大利当地名称“sguacco”。目前的拼写来自约翰·希尔(1752年)。白翅黄池鹭利用欧洲中东的淡水地区作为繁殖地,然后迁徙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非繁殖期的白翅黄池鹭与其他鹭鸟物种(如印度池鹭和马达加斯加池鹭)具有相似的特征,如黄褐色羽毛、较浅的斑纹、较小的嘴和较窄的翼尖。

保护等级

白翅黄池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8年鸟类红色名录。

参考资料

Crabier chevelu.Crabier chevelu.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