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源
马桂源(1843年(一说1813年)—1873年),祖籍临夏回族自治州,寄籍西宁市。中国清代同治年间青海西宁地区的回族、撒拉族穆斯林起事领袖。
马桂源是中国伊斯兰教华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的四世孙,幼承家学,受过清真寺经文教育。同治元年(1862年),清廷采取绥靖政策,解散西宁团练,保举马桂源为循化厅同知。同治四年(1865年),丹噶尔厅同知玉通因穆夫提门宦将起事,屠杀城内回族。马桂源与穆夫提门宦联合反清,利用西宁知府职权,支持马文义起义军事行动。然而,西宁府城在同治十年(1871年)失守,马桂源率余部转移至巴燕戎格厅。清军追击,再次退至扎巴什城。同治十二年(1873年)二月,马桂源在扎巴什东山被捕,同年三月被凌迟,年仅31岁。
人物背景
马桂源是清末时期西宁市回族的首领之一,与其兄马本源共同掌控了西宁的军政大权。他是老教教主,华门寺门宦创始人马来迟的四世孙,宗教威望极高,具有深厚的宗教影响力,在西北的回族中,拥有广泛的信徒和支持者。但年纪轻,缺乏政治和军事经验。
人物经历
掌控西宁
在清代,西宁是甘肃省的一个府治。此地有众多撒拉族,他们与回族一样皆信仰伊斯兰教,然而因教派差异,时常发生冲突。1861年2月,巴燕戎格厅的撒拉族人与西宁城内的回民因辩论教义产生争端,进而引发械斗。这本属民间斗争,但当时的陕甘总督乐斌却认定是撒拉族联合回族谋反,令甘肃提督成瑞带兵镇压。由于西宁市的回民因官府“以穆制穆”的政策而敌视衙门,加上甘肃其他地方的回民响应陕西回民起义,在马桂源的堂叔马文义等人的煽风点火下,原本械斗的撒拉族和回族握手言和,将矛头指向官府衙门。马文义率领回民以红土坡、青沙山为基地,聚集民众武装造反。他们击败当地官军,占领从享堂峡到碾伯的大道,切断西宁到兰州市的通路,周边的回民、撒拉族纷纷起事响应。
1862年10月,接任西宁办事大臣的玉通在形势逼迫下,向朝廷保举马桂源为西宁知府,其兄马本源为西宁镇标游击,代行总兵职务。自此,马桂源、马本源兄弟掌控了西宁市的军政大权。名义上是官府安抚了回民,实则是回民统治了官府。西宁由此进入长达十年的“三马统治”时代。1871年,马文义病逝,在马桂源安排下,西宁回军由其堂叔马永福接管。马永福性格懦弱,完全听从马桂源安排,而马桂源则成为西宁的地方长官和回族教主,掌控着西宁回民的军事力量。
对抗清军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十年(1871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进军临夏回族自治州。陕西回军在崔伟、白彦虎率领下进入西宁市,时马尕三病逝,马桂源叔父马永福接任义军领袖。马永福带领西宁市义军头领64人先后到平番向豫师请降。不久,马桂源又以西宁府名义向豫师呈文“乞赐抚绥”。十一月,河州回军首领马占鳌致信马桂源,希望他代向左宗棠求抚。马桂源于十二月启程,在平番稍事停留,即抵兰州市,到安定(今定西市)向左宗棠交马占鳌的投诚禀词,并应邀到河州看望马占鳌。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河州马占鳌降清。当马桂源目睹马占鳌义军投降后的惨状,乃下决心继续抵抗。
左宗棠收复临夏回族自治州的马占鳌后,出兵进攻马桂源所在的西宁。左宗棠此前击败实力最强的金积堡的马化龙的消息,令盘踞在西宁的回族头目胆寒。此时盘踞西宁的回族头目,除了当地土回,还有从陕西省逃来的回军首领崔伟、禹得彦、白彦虎等人。其中崔伟最想投降,他得知在金积堡投降的陈林被左宗棠安置在平凉市过上安定生活,欲通过陈林向左宗棠投降,可白彦虎不同意,因其深知自己作恶多端,不会被赦免。接替马文义的马永福性格懦弱,惧怕左宗棠,也想投降却不敢言。马桂源和马本源兄弟因不愿放弃在西宁经营十年的势力,决定对抗到底。
1872年8月,刘锦棠从湖南省新招募三营步兵和两队骑兵补充湘军兵力,全军共四营8000人,加上辅助的客军四营2500人,总计1万多人。左宗棠命刘锦棠率18营大军进攻西宁。西宁位于湟水南岸,军队抵达需通过从碾伯到西宁湟水一带的河谷地带,两岸高山对峙,湟水从中流过,山路繁杂,地形险要。白彦虎等人带领回军在此修筑大量堡垒,并埋伏众多陕西省带来的回军。马桂源和马本源也派当地土回队伍支援。刘锦堂大军进入碾伯后,回军利用山谷有利地形,一方面坚守战略要点,一方面绕到清军后方截断粮道,使清军疲于应对。至同年10月,青海省气温骤降,且此地海拔颇高,来自南方的湘军极难适应这种气候。左宗棠紧急派出刘明灯率领马步6营和杨士俊率领马步11营增援刘锦堂。刘锦堂得到支援后,向回军发起猛烈攻击,回军节节败退,刘锦堂冲出河谷地带,直逼西宁市。
最终失败
马桂源十分担心会被清军围城,害怕陷入金积堡那种断粮的艰难困境,所以决定把防守的关键放在西宁的外围防线。接着,他率领回军的主力出城去迎战敌人。马桂源带兵出城之后,在西宁城内的西宁道郭襄之,长期被马桂源压制,虽然不敢公开反抗,可心里对马桂源充满了怨恨。就在这个时候,他趁机策反了原本就有投降想法的回军首领马永福,还联合城里的汉人官绅安排军队,关闭城门防守,不让马桂源再进城。这样一来,马桂源和马本源兄弟就陷入了两面作战的艰难境地,很快就支撑不住了,只好放弃西宁市,逃往巴燕戎格。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马桂源在清军的追击下被俘。经过审讯后,他们被施以凌迟之刑,年仅31岁。
参考资料
左宗棠一手扶起的军阀武装,马家军霸占西北近百年却为何不敢造反.百家号.2024-08-09
清末鲜为人知的民族浩劫,同治陕甘回乱第12集:马桂源众叛亲离.百家号.2024-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