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贺钊镇

贺钊镇

贺钊镇(HezhaoZhen)位于威县中部偏东,距县城14.2公里,邢临公路横穿乡境。面积66平方千米,乡政府驻贺钊村。常住人口29948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乡镇农业主产棉花、小麦。

2017年2月23日,市政府第五十六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威县撤销贺钊乡,设立贺钊镇。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樟树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划归威县。1949年,属第六区。1953年,建贺钊乡,属三区。

1952年置贺刘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辖西雪塔、东雪塔、南雪塔、北雪塔、董村、黄台、东郑河、西郑河、郭牛村、赵牛村、张牛村、张小河、集小河、王小河、北小河、西贺钊、东贺钊、侍僧村、北刘庄、马家庄、苏家林、北小城、夭竺庄、东小城、南小城村、庄家村、西大城、陈刘庄、北陈村、前李陈村、后李陈村、张陈村、杨陈村、贺陈村、孔陈村、小王庄、小刘庄、小陈固、陶管营、余官营40个行政村。1996年1月,雪塔乡并入贺钊乡。 2017年,由贺钊乡改为贺钊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贺钊镇下辖东贺钊、西贺钊、侍曾、北刘庄、马家庄、苏家林、北小城、天竺庄、东小城、南小城、庄家、西大城、陈刘庄、北陈、前李陈、后李陈、张陈、杨陈、贺陈、孔陈、小王庄镇、小刘庄、小陈固、陶官营、余官营、东雪塔、西雪塔、南雪塔、北雪塔、东郑河、西郑河、董村、黄台、郭牛、赵牛、张牛、张小河、王小河、集小河、北小河40个行政村;下设17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贺钊镇下辖40个行政村:西贺钊村、东贺钊村、侍曾村、北刘庄村、马家庄村、苏家林村、北小城村、天竺庄村、东小城村、南小城村、庄家庄村、西大城村、陈刘村、北陈村、前李陈村、后李陈村、张陈村、杨陈村、贺陈村、孔陈村、小王庄村、小刘庄村、小陈固村、陶官营村、余官营村、西雪塔村、南雪塔村、北雪塔村、东郑河村、西郑河村、郭牛村、赵牛村、张牛村、北小河村、张小河村、集小河村、王小河村、董村、黄台村、东雪塔村,镇人民政府驻西贺钊村邢清路18号。

代码130533204:~201西贺钊村~202东贺钊村~203侍曾村~204北刘庄村~205马家庄村~206苏家林村~207北小城村~208天竺庄村~209东小城村~210南小城村~211庄家庄村~212西大城村~213陈刘村~214北陈村~215前李陈村~216后李陈村~217张陈村~218杨陈村~219贺陈村~220孔陈村~221小王庄村~222小刘庄村~223小陈固村~224陶官营村~225余官营村~226西雪塔村~227南雪塔村~228北雪塔村~229东郑河村~230西郑河村~231郭牛村~232赵牛村~233张牛村~234北小河村~235张小河村~236集小河村~237王小河村~238董村~239黄台村~240东雪塔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贺钊镇地处威县东北部,东与常屯乡为邻,南与方营镇接壤,西与贺营镇毗邻,北与章台镇相望,距威县人民政府14.5千米,区域总面积69.37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贺钊镇有耕地面积71605亩,人均2亩;林地面积800亩。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2011年末,贺钊镇总人口3380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0人,城镇化率0.15%;另有流动人口7800人。总人口中,男性17239人,占51%;女性16564人,占49%;18岁以下10140人,占30%;1935岁9464人,占28%;36—60岁9126人,占27%;61岁以上5073人,占15%;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贺钊镇人口出生率7.32‰,人口死亡率2.64‰,人口自然增长率4.6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12人。

2017年末,贺钊镇常住人口为33185人。

截至2018年末,贺钊镇户籍人口为40507人。

经济

贺钊乡民营经济发展较早,营造氛围促发展。把宣传发动作为大上民营经济一件至关重要的法宝,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该乡围绕县委提出的“一二三发展思路”和全民创业战略,积极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全乡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全民创业上来,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贺钊乡要发展,农民要富裕,优势在民营企业,潜力在民营企业,关键也在民营企业;同时,积极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学习人家的发展思路、学习人家发展经济的气魄,解决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企业主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激发全乡干部群众大上企业的积极性。书记、乡长带头组织乡干部深入到广大业主家中,宣传发展的大好形势,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当前正面临着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唯一的选择就是抓住机遇,谋划项目、加快发展,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观念,引导他们要想富,必须由打工族变成大老板,由农民变成工人,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学习、发动,在全乡形成了上下一心,人人参与,人人求发展,人人想办企业的良好氛围。

优化环境搞服务。乡党委、乡政府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建设就是经济发展第一竞争点的观念,从服务入手,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领导,实行乡领导分包企业责任制。成立了书记、乡长任组长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实行每周一研究民营经济的工作制,随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了乡干部包企业责任制,书记、乡长、副书记、副乡长每人分包一摊企业,深入到企业与企业主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关系,与他们沟通思想、建立感情,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鼓励、引导他们在提升自身企业的同时,带动全乡企业的发展,了解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二是多渠道筹资,高标准规划,建起了郭牛村皮毛皮革交易市场,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搭建了平台,不仅优化了生产要素,还提高了企业的集约化程度,并改变以往民营经济零星分布、各自为战的局面,逐步走向集中经营。

壮大队伍提素质。他们在全乡开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讨论,广播、标语、电视齐上阵,该乡成立了企业管理者论坛,通过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聘请知名专家、企业家来威县“传经送宝”,定期座谈交流等形式,着力化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印发了《企业管理者培训教材》等刊物,刊登国内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供企业家学习借鉴,增知识,长见识,增强了干事、创业,做大企业的信心和决心。

综述

2011年,贺钊镇财政总收入360万元,比2010年增长18%;人均财政收入104元,比2010年增长17%,是1978年的19倍。2011年,贺钊镇大型农业机械40台。农民人均纯收入2661元。

2018年,贺钊镇有工业企业19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5个。

第一产业

贺钊镇农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18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9亿元,比2010年增长15%。贺钊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为主。2011年,贺钊镇生产粮食8568吨,人均253千克,其中小麦10600亩,3839吨;玉米3390吨,3035吨。贺钊镇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2011年,贺钊镇棉花种植面积60000亩,产量3506吨,可向社会提供商品棉350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900吨,其中花生2025亩,668吨;大豆900亩,203吨;蔬菜种植面积630亩,产量1929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1826吨,白菜60吨,葱43吨。贺钊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贺钊镇生猪饲养量10200头,年末存栏10100头;羊饲养量11100只,年末存栏8800只;牛饲养量710头,年末存栏700头;家禽饲养量28万羽,上市家禽26万羽。2011年,贺钊镇生产肉类1664吨,其中猪肉1028吨,羊肉153吨,牛肉75吨,禽蛋2450吨;畜牧业总产值6179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5%。2011年,贺钊镇水果种植面积1100亩,产量189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等,其中苹果540亩,81吨;梨180亩,24吨。

第二产业

贺钊镇初步形成了以皮毛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为从1978年的54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2.7亿元,比2010年增长20%。2011年,贺钊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125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064万元,比2010年增长30%。

第三产业

2011年末,贺钊镇有商业网点325个,职工875人。2011年,贺钊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800万元,比2010年增长2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3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贺钊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150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15所,在校生810人,专任教师7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0人,专任教师9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所。

文化事业

2009年4月,贺钊镇开通有线电视,用户达28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2011年末,贺钊镇有电影放映单位2个,年放映700场次,观众达2.5万人次;图书室10个,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藏书3000册。2011年末,贺钊镇有体育场所8处;5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占常住人口的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贺钊镇有卫生院1所,卫生室(所)40个;公立卫生机构床位7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11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8人,其中执业医师38人,执业助理医师36人,注册护士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0.4人。2011年,贺钊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135/10万人次,农村安全用水普及率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1万人,参合率94%。

社会保障

2011年,贺钊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6户,人数48人,支出97920元,比2010年增长6%,月人均170元,比2010年增长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37户,人数1071人,支出90万元,比2010年增长30%,月人均70元,比2010年增长4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2人,支出17920元,比2010年增长38%;农村医疗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8人次,共支出6.8万元,比2010年增长1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贺钊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36千米,投递点45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500份、期刊300册;有电信服务网点35个;固定移动用户比2010年增加120户。

交通

贺钊镇有大庆-广州高速公路从镇东南过境,境内长3千米,双向6车道;省道邢清路横穿全境,境内长6千米。

文化

贺钊镇因镇政府驻西贺钊村而得名。

参考资料

威县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威县统计局.202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