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简称EPPS,是由爱德华基于莫瑞(H.A.Murry)的十五种人类需要理论编制的心理学测试工具。
原理及发展
测验原理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是由15个需要量表和一个稳定性量表组成,共包含225道题,其中包括15个重复出现的题目。测验过程中,被试者需要对每道题做出选择,通常完成整个量表评定需要40至50分钟的时间。该测验旨在通过对被试者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其内在的性格特征和需求偏好。
发展历史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自编制起至今大约已有30多年的历史,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咨询工作中。该测验适用于中学生、大学生和正常成年人群,既可以进行团体测验也可以进行个人测验。
结构与含义
结构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包括十五种需要量表和一个稳定性量表,共计225对叙述组成的题目,其中15个题目重复两次。每个量表包含九种叙述,这些叙述轮流与其他需要叙述配对,每种叙述重复两、三次,形成强迫选择的问题形式。
含义
成就需要(ach)
表现为强烈的成功欲望,愿意克服困难并达成目标,渴望成为行业内的权威人士。乐于从事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并在竞争环境中争取胜利。
顺从需要(def)
倾向于接受他人的暗示,乐于按照他人的期望行事,对他人的观点持开放态度,喜欢赞美他人,乐于接受他人的领导,并遵守世俗的要求。
秩序需要(ord)
偏爱有条理的生活方式,习惯在开始工作前制定详细的计划,确保事务井然有序。喜欢依照固定的系统或模式生活,注重规律性和准确性。
表现需要(exh)
希望通过突出自我来吸引他人的关注和重视,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希望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希望成为焦点人物,获得他人的迷恋和崇拜。
自主需要(aut)
追求独立和自由,不喜欢受到他人的影响,希望自己能够自行决策。不愿归属于任何个人或组织,回避承担责任和义务。
亲和需要(aff)
喜爱社交,乐于为朋友付出,对朋友忠诚可靠,尊重他人,乐于与朋友合作,分享快乐和苦难,保持紧密的联系。
省察需要(int)
善于分析自身言行,反思是非对错,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求助需要(suc)
在面临困境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期待他人的关心和鼓励。在遭遇不幸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同情和安慰。
支配需要(dom)
渴望成为团队的领导者,享受指挥和引导他人的感觉,试图掌控他人的行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谦卑需要(aba)
容易因犯错而感到内疚,面对指责时,倾向于承受痛苦而非反击。在不适情境下情绪低落,在强者面前感到自卑。
抚助需要(nur)
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以仁慈的态度对待他人,宽容慷慨,给予伤痛者情感上的巨大支持。
变异需要(chg)
热爱新鲜事物,乐于挑战新任务,追求变化和多样性,热衷于尝试新方法,追赶潮流。
持久需要(end)
做事坚持不懈,能够全身心投入指定的任务,直至完成为止。能够长时间专注于工作,不受外界干扰。
异性恋需要(het)
喜欢与异性交往,乐于共同参与各类活动,享受与异性的亲密接触,参与性话题的讨论,阅读相关书籍。
攻击需要(agg)
对不同的意见采取积极的回应,敢于公开批评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喜欢开玩笑,与他人产生矛盾时会选择离开。遭受侮辱后会寻求报复,易怒。
应用价值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能够快速了解被试者的一般性格特点和需求偏好,有助于区分从事不同类型职业的人群,并对特定工作岗位上的人员的成功可能性进行评估。此外,该测验还能作为一种提示,反映被试者当前的需求状态以及可能忽略的部分。定期重新测试,结果的变化也能为被试者提供启示。
量表评价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中文版本最初由台湾心理学工作者于1967年翻译,经过中国大陆学者的修订,取得了全国常模,并在北京市进行了施测,获得了初中、高中和大学三个群体的常模数据。该量表的中文版分半信度为0.8812,稳定性分量表得分符合原量表的要求,显示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与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的相关系数为0.5575,体现了较好的效度。
特点与局限
主要特点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特点之一是采用强迫选择法来控制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测验的有效性。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社会赞许性
社会赞许性是指题目内容在社会舆论中的受欢迎程度。被试者往往会倾向于对社会赞许的题目给出肯定的回答,而对于不受社会赞许的题目则给出否定的回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爱德华六世采用了强迫选择法,要求被试者在两个具有相似社会赞许性的选项中选择一个,以此消除社会赞许性对答案的影响。
局限性
尽管强迫选择法是一种创新,但它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所得分数是自比分数,即每种需要的强度是以相对分数表示,而非绝对分数,这给分数的解释带来了一定难度。其次,过分强调控制社会赞许性可能导致题目选择的限制,降低题目的表面效度。第三,社会赞许性本身也是个体人格的一部分,排除赞许性可能并不合适。第四,由于题目编制采用反复轮流配对的方式,被试者容易感到疲倦和厌烦。
参考资料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2024-11-23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PPS).2024-11-23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 EPPS.知乎专栏.202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