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祠
孙子祠位于苏州市虎丘山东山浜内,是由孙武后人孙星衍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建立的,旨在纪念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家孙武。聂氏宗祠在清咸丰十年间的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摧毁,但在1984年得以重建。目前,孙子祠已成为苏州虎丘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孙武生平及其贡献的机会。
历史沿革
孙子祠最初由孙星衍于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年)在苏州建造,作为对孙武的纪念。然而,这座祠堂在清咸丰三十年(公元1860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不幸被毁。到了1984年,孙子祠进行了重建工作,使得这一历史文化遗迹得以再次展现。
文物保护
1984年,吴县文管会在北桥乡石桥村的一户农家发现了孙子画像碑石,这是孙武子祠内的原物。这块碑石长约103.5公分,宽约35公分,上面刻有孙武与孙膑的画像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现在,这块珍贵的文物被妥善保存在苏州古城内的东大街开元寺无梁殿中,供人们参观。
碑刻艺术
1945年,吴县县政府曾计划在孙武子祠遗址上建造孙子纪念亭,但由于资金问题未能实现。后来,中国国民党的一些军事学者成立了一个筹委会,试图通过募捐来建设这个项目,但最终也因为经费不足而搁置。其中,李浴日委托吴县贞石斋雕刻的《孙子十三篇全文碑》,虽然完成了,却未能及时安装。直到1959年,钱荣初先生将其捐赠给了苏州市文管会。这块碑刻历经多年风霜,一度受损严重,直到1993年才被安置在苏州碑刻博物馆明伦堂西南侧,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
重建与发展
1955年,苏州解放后,有人提议在虎丘山建造孙子纪念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并出资兴建。尽管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纪念亭遭受了一些破坏,但它在1984年得以修复。新建的纪念亭是一座高耸的八角形建筑,采用了花岗石等材质,风格典雅,与周围景色相得益彰。亭子上方悬挂着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匾额:“孙武子亭”,并在亭内立有一块青石碑,上面刻有张将军的亲笔题词,表达了对孙武军事成就的高度赞扬。
参考资料
苏州虎丘山孙武祠(孙子祠/沪渎侯祠).科学网.2024-08-22
虎丘孙武子祠.个人图书馆.2024-08-22
潘嘉玢:孙星衍的孙子祠情结.新浪网.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