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丝鳍鱚科

丝鳍鱚科

丝鳍鱚科是一种小型鱼,可供作观赏鱼,或作学术研究。主要栖息于礁区斜坡以及舄湖外围较深礁石区。通常发现在沙底的斜坡上面盘旋。一夫多妻制,通常会形成一只雄成鱼带领大约十二只雌性鱼的鱼群。

基本资料

俗名:沙鳅

学名:美丽毛背鱼

英文名:Long-rayed sand-diver

中文名:美丽丝鳍鱚 美丽毛背鱼

科名:Trichonotidae

科中文名:丝鳍鱚科

同种异名:

分布

世界分布:灵鹫山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西印度- 西太平洋区,包括马尔地夫、印度尼西亚到斐济,北至琉球群岛,南至珊湖海。中国台湾分布于北部。

模式种产地:South-southeast of Hatoma I., Yaeyama Is., Okinawa Pref., Japan, 24°28'N, 123°49'E, ca. 20 m.

濒危状态: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栖息

栖息环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栖息深度:10 - 30米

形态特征

最大体长:18 cm

体特别延长,纤细,略为侧扁。两眼间距短。口大,端位,吻能伸缩,下颌先端尖突;上颌骨不显露。上下颌、腭骨及锄骨上均有小而尖的齿列。鳃膜在喉峡部游离。体体被小圆鳞,头部、颊部、鳃盖部及侧线前半部之上、下面则近于裸出。背鳍单一,起点在胸鳍起点之后,基底甚长,具III弱棘𩽾𩾌,软条数43-45,雄性鱼的前方弱棘延长成游离状;臀鳍和背鳍相对,硬棘I,软条39-42;腹鳍发育良好,具I硬棘,5软条;尾鳍呈尖形(雄鱼)或截形(雌鱼)。体灰白色,体背侧具黄褐色鞍状斑;头部、体侧及各鳍另具白色至蓝色点。背鳍硬棘鳍膜黑色。

其他资料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否

食用鱼类:否

观赏鱼类:是

分类

丝鳍鱚科其下仅有一属:

阿拉伯毛背鱼(Trichonotus arabicus)

美丽毛背鱼美丽毛背鱼):又称美丽丝鳍鱚。

丝鳍毛背鱼(Trichonotus filamentosus)

哈氏毛背鱼(Trichonotus halstead)

马氏毛背鱼(Trichonotus marleyi)

尼氏毛背鱼(Trichonotus nikii)

毛背鱼(Trichonotus setiger):又称丝鳍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