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顺德桥

顺德桥

顺德桥位于上海市练塘西市梢,元至正间(1341—1368年)建,清顺治间(1644—1661)、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三次重修。桥全长16.4米,宽2.3米,高4.1米。共有3跨,中跨为航道,桥栏、桥面均为花岗石长条石,桥柱为青石,长条形,南北各3块,并列成石壁式,结构简单,具有元代桥梁特色,桥上有楹联:“九峰列翠重镇,桃源早发,鹤荡渔歌晚唱,三行帆”。楹联描绘了练塘镇镇的秀丽风光,联中“九峰列翠、三泖行帆、鹤荡渔歌”,均名列练塘八景。

上海文物

1959年,顺德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曾多次维修加固。使整个桥体风貌完好,花纹雕刻凸现,形式简洁但不失雄浑、壮丽。练塘具有丰富的桥文化特质。横跨市河的桥梁中,有6座元、明、清古石桥。顺德桥即使其中的杰出代表。建于1343年的顺德桥,桥面、桥栏均用花岗石长条石架成,全桥三跨22级,是具有元代特色的柱式石桥。镇西南的西林古杏村为旧时练塘八景之一“圆通朝爽”遗址。练塘镇区还有汾湖、叶荡、钱盛荡,东临泖河与松江天马山等云间九峰相望,形成三泖行帆、九峰列翠的绮丽景色。练塘的5000亩人造森林和上海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1万亩人造森林建成后将连成一片。晴日碧空登上镇中的古泖塔,上海市郊野惟一的自然山水风光尽收眼底。

顺德桥是练塘镇最古老的桥,名列八桥之首,共有3跨,中跨为航道,桥栏、桥面均为花岗石长条石,桥柱为青石,长条形,南北各3块,其中孔通船,侧孔泄水。并列成石壁式,结构简单,为一梁柱式石桥,具有典型的元代特色,在上海地区已很少见了,在金泽镇有一座与之形状一样年代相近的迎祥桥,这两座桥被后人称为姐妹桥。

2001年5月顺德桥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桥为中心,半径50米为保护范围。

建造文化

上海练塘古镇的顺德桥

浙江顺德桥、上海顺德桥都属于拱桥石拱桥是一种以拱券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而建造的桥梁。从材料上说,有木拱桥、石拱桥、砖拱桥和竹拱桥的区别。从拱形上说,又可分为圆形拱、半圆形拱、椭圆形拱、蛋形拱、马蹄形拱、尖拱、莲瓣拱、多边拱等。从大拱两端肩上有无小拱的虚实情况分,又有实肩拱(肩上无小拱)和敞肩拱(肩上有小拱,又称空腹式拱)。敞肩拱为中国首创。从拱洞的数目上分,又有单孔拱桥、双孔拱桥和多孔拱桥的区别。一般说来,拱桥孔洞多为单数,中间一孔较为高大,由此向两岸对称地逐步缩小,靠岸边两孔最小。桥梁是一种功能性的建筑,而非观赏性和象征性的建筑,不可能像金字塔一样具有超稳定的建筑结构,也不可能在司南、罗盘的指引下建筑在一个风水宝地而供人瞻仰。桥梁的跨越特性,要求桥梁自身要有轻捷的结构。在工业革命之前,桥梁无法摆脱建筑材料的厚重,只能在结构上努力减轻和调整,随着对桥梁跨越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桥梁的坚实耐用和减轻自重成为一对矛盾。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中国的石拱桥历史悠久。《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中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石拱桥的历史虽然可上溯至秦汉,但却未有实物留下。现存的古石拱桥较早的是隋桥,最多的则是明清时代所建的,且大部分的古式拱桥均为半圆拱。顺德桥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拱桥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