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拉尼语
瓜拉尼语,是巴拉圭排在西牙语之后第二官方语言,也是所有印第安语中唯一具有官方地位的语言。
瓜拉尼语主要分布于巴拉圭,在农村地区,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只讲瓜拉尼语一种语言,巴拉圭宪法明文规定:瓜拉尼语应受到保护,它是学校中必习的语言。此外。在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和乌拉圭等国也有一些说瓜拉尼语的小社团,使用人口总计按近500万。
瓜拉尼语属于图皮-瓜拉尼语系(Tupf-Guaranf)。语言方面,鼻音化和喉音化很突出,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巴拉圭原是瓜拉尼印第安人聚居的地区,用的是瓜拉尼语。在巴拉圭被殖民之后,西班牙语成了官方语言。1992年6月20日,巴拉圭新宪法承认了瓜拉尼语是与西班牙语地位相同的一种官方语言。
名称由来
巴拉圭素有“瓜拉尼的国度”之称。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巴拉圭原是瓜拉尼印第安人聚居的地区,用的是瓜拉尼语。
使用主体
下表统计了截至2008年在巴拉圭不同语言的使用者数量比例:
下表统计了巴拉圭人民家居生活常用语言的百分比数据:
这些数据表明巴拉圭的官话是瓜拉尼语。换言之,这是一个拥有自己语言的国家一巴拉圭是唯一一个将土著语保存下来,并作为全体国民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国家语言的美洲国家。61%的巴拉圭人以瓜拉尼语作为母语,而且它在家居生活中的使用也最广。
形成历史
瓜拉尼语属于图皮-瓜拉尼语系(Tupf-Guaranf),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它遍及大西洋与安第斯山脉山区之间以及亚马孙河河与普拉塔河之间广袤的南美大地。它是一种跨部落的语言,在使用者当中享有崇高地位。16世纪西班牙人开始征服美洲时,他们考虑到了瓜拉尼语的作用,所以将其定为殖民用语。但是,与西班牙语及其文化的相遇也迫使瓜拉尼语进行调整和转变,它不得不变成了一种书面语言,但它依然主要是一种口语,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保持着联系。
在二十世纪最后几十年,巴拉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变革依次引发政治和社会变革,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新要求,尤其是语言方面的新要求。巴拉圭的劳动力主体主要使用的是瓜拉尼语,他们对基于现代科技的生产准备不足——几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书面操作指令和手册。对工人们来说,只懂瓜拉尼语口令是不足以在该国新兴的劳动力市场上与其他人竞争的。但是,试图对瓜拉尼语使用者仅进行西班牙语教育,而不考虑其社会和文化语境,这样的尝试注定会失败。所以语言政策便成为教师、政治家、专业人士、艺术界和其他各方代表共同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教育系统亟需改革的观点,其中包括所有巴拉圭人需要享有用母语学习阅读写作的权利。
1992年1月,巴拉圭召开了制宪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起草、讨论并通过新宪法。1992年6月20日,新宪法以两种语言获得通过,并以双语文本公布,从而承认了瓜拉尼语是与西班牙语地位相同的一种官方语言。1992年宪法中有两条条款规定如下:
1、巴拉圭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双语国家。其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法律将建立使用此种或彼种语言的相关程序。土著语和其他少数族群语言都属于本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第140条)
2、早期教育中使用的官方语言应为学生使用的本族语言。学生将在平等状况下学习理解、使用两种巴拉圭的官方语言。本族语言不是瓜拉尼语的少数族群,可以选择使用两种官方语言中的任何一种。(第77条)
可以看出,两条条款都标志着这个国家的语言政策在法律上出现了重大转向。此前,瓜拉尼语被认为只是一种口头使用的、非正式的民族语言。这两条条款也为跨文化教育奠定了基础。在使用双语的巴拉圭,同两种主要语言一样,其他正在使用的语言也首次得到了认可。
地理分布
瓜拉尼语主要分布于巴拉圭,是巴拉圭排在西牙语之后第二官方语言。在巴拉圭农村地区,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只讲瓜拉尼语一种语言。此外。在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和乌拉圭等国也有一些说瓜拉尼语的小社团,使用人口总计按近500万。
语言特点
瓜拉尼语的主要特点包活:
1、语言方面,鼻音化和喉音化很突出,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2、词汇方面,一种加后缀的语言,词根是名词性的或动词性的,可通过添加词缀构成别的词类;向西班牙借词很多,在某些专业领域,几乎所有词汇都是借用西牙语,数词也主要借用西班牙语,只有表示“5”的瓜拉尼语旧词pekua还能听到有人使用;由于瓜拉尼语长期作为地区的主要语言之一,它除了向其他语言借词外,也向一些欧洲语言贡献了目己的词汇,如英语中的美洲豹(美洲豹)、美洲狮(美洲狮)、toucan(鞭笞巨嘴鸟)等词就来自瓜拉尼语。
3、语法方面,时态仅区分将来时和非将来时,为高度黏着型多式综合语,语序以主-动-宾为主。
语言保护
在两条语言宪法条款付诸实施以前,在教育文化部的支持下,巴拉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它组建了全国双语委员会,与教育改革顾问委员会合作,规划制订出一份双语教育计划。教育文化部在1993年8月和1993年11月相继批准了针对西班牙语使用者和瓜拉尼语使用者的教育模式。双语教育计划于1994年3月启动,在全国基础教育系统投入首轮第一阶段的应用实践。两种模式的主旨均为:保证学生具备使用母语读写的能力,同时从教育初始阶段就开始教授他们第二门语言。课程的设置要求他们能够逐步加强对第二门语言的习得能力——这贯穿于巴拉圭九年制免费义务基础教育的三阶段之中。该策略基于两种教育模式相互补充,旨在强化教学大纲,以维持双语教学的协调一致——换言之,以确保学生在使用这两种官方语言时具有相同的熟练程度。
在巴拉圭,这种跨文化的双语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不仅要保证瓜拉尼语作为一种遗产得以保存下来,而且要保证它能够在一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中继续发展——使它成为一种工具,其使用者能够在创造现今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瓜拉尼语的健康发展正受到空前的威胁。劳动和就业是最能发挥语言创造力的领域,它们可以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可以为语言的使用开辟崭新的前景,尤其是在交易市场上——国内的市场以及后来的国际市场。过去,巴拉圭的瓜拉尼语曾经遇到过挑战,事实证明,它总是善于通过重塑自身来应对摆在面前的每一次挑战。从社会、法律和政治角度看,瓜拉尼语是美洲所有语言中应战条件最好的一种语言。
参考资料
瓜拉尼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