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丁立
沈丁立,男,1961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项目主任,复旦大学EMBA《大国博弈和中国地缘战略》授课教授。研究方向为中美安全、地区安全、国际战略、军控防扩散、中美外交与防务等。
沈丁立1989年在复旦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到1991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研究,1991年回中国,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工作。2003年起任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家组成员。
1993年,他作为优秀回国人员受到国家主席的接见。1997年获美国艾森豪威尔Fellowship,1998年被国务院发给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沈丁立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复旦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沈丁立,1989年到1991年获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关系研究委员会博士后基金,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军备控制与国际安全研究。1991年回中国,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工作。1993年被聘为副教授,1996年被聘为教授,1998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起任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家组成员。
2004年8月,沈丁立参与主编的《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12月,他编著的《美国问题研究》出版。
2022年3月15日晚,沈丁立参加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专业学位“名家讲坛”第41期,为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了“大国博弈与全球格局”主题讲座。
研究方向
沈丁立的研究方向为:中美安全、地区安全、国际战略、军控防扩散、中美外交与防务等。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沈丁立在中国大学首先建立军备控制与地区安全研究和教学项目,其内容涵盖中美安全关系、国际核军备控制与裁军、不扩散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及运载工具等领域,包括不扩散出口管制、导弹防御、反恐、禁核试、南亚与东北亚的核扩散、中美核力量与核政策、中国的防务与安全、两岸关系等地区与国际安全问题。他曾主编、合编、参编1990年代数年《中国发展报告》以及《90年代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和《保守主义理念与美国的外交政策》等,应邀编辑Peace Initiative(印度),在国际安全领域发表各种文章300余篇,其中一半以近十种外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与著作中发表。此外,他曾在国内外发表过20多篇物理学论文。
科研成就
沈丁立主持并参加过大量国内外科研合作。在国内外组织举办或合办过30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较重要的包括中印巴美核裁军与不扩散对话(“上海倡议”)等。曾多次应邀参加中国代表团,参与中国与美国、印度、以及亚太安全与合作理事会等的对话。曾以访问学者和资深科学家身份多次客座访问普林斯顿大学、史汀森中心及关心世界事务的科学家联盟。他还每年担任中国赴美军控博士后人员遴选委员会主席的工作。
教学成就
沈丁立在复旦大学开设有博士研究生课程“国际安全:理论与实践”和“地区安全”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不扩散与国际安全”和“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还参与本科公共课“中国与世界”和“当代美国概论”的教学。
论文与著作
著作
论文
咨询报告
媒体评论
社会职务
国际职务
中国职务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沈丁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2024-08-20
沈丁立:拜登如何面对选后“撕裂”的美国.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4-08-20
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豆瓣读书.2024-08-20
美国问题研究.豆瓣读书.2024-08-20
名家讲坛|沈丁立:大国博弈与全球格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