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条
《吃面条》是陈佩斯、朱时茂编剧并主演的小品,于1984年2月1日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播出。该小品是中国第一个搬上晚会舞台的有声小品。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哑剧小品《吃鸡》大获成功,春晚导演黄一鹤便联想到在1984年春晚再推出一个语言类节目,《吃面条》应运而生。尽管在试演阶段该小品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在那个年代,作品的意义要远比观众的笑声更为重要。直到除夕的下午,黄一鹤顶住压力出面并同意该小品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该小品讲述了陈小二(陈佩斯 饰)为了演好角色,被导演(朱时茂 饰)要求一次次重复吃面条的故事。在语言艺术上使用了曲解、对比在内的多种手法。
小品《吃面条》在除夕夜演出后大受欢迎,朱时茂和陈佩斯两人以后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20世纪80、90年代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1999年,陈佩斯、朱时茂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法庭,称未经其许可,擅自出版发行含有两人在历届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并享有著作权及表演权的包括《吃面条》在内8个小品的光盘。尽管最后赢了官司,但此后陈佩斯也再没有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上。
剧情简介
陈小二是一位跑龙套的演员。一次他争取到一个吃面条的角色。导演让他演一段吃面条的镜头。导演教了他仅有的几句台词,他都说不好,每次一开拍,他只顾着吃,忘了说台词,几次之后就吃光一大桶面,戏也没拍成,反倒吃太多撑得弯不下腰。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哑剧小品《吃鸡》大获成功,春晚导演黄一鹤便联想到在1984年春晚再推出一个语言类节目。当年国内还没有对白小品,于是黄一鹤看中了凭借《二子开店》《夕照街》等电影名声大噪的陈佩斯,和因《牧马人》而红遍中国的朱时茂,并亲自邀请二人从零开始创作小品《吃面条》。
幕后花絮
小品《吃面条》是在宾馆中创作出来的。因为在此之前央视春晚舞台没有小品这一类节目,所以二人在宾馆里写了一个礼拜。然而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东西,一条都没通过。而且在宾馆吃饭还要交粮票,剧组也很困难,陈佩斯和朱时茂不好再住下去就走掉了。之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剧组发动全剧组到处寻找陈佩斯和朱时茂,后来经过陈佩斯和朱时茂所在八一厂领导派人寻找,两个人才被找回来继续写剧本。陈佩斯和朱时茂为了写好该小品剧本,前后从宾馆一共跑掉了三次。最终剧本才算确定下来。
由于小品《吃面条》是纯逗乐的,没有什么政治意义,这在当时能不能站住脚心里没底,所以剧组就在天坛体育宾馆进行了一次试演,演给很多体育界的名流看。“朱时茂当时说,演了一半好像笑声也没了,人好像也没几个了,感觉这个节目是不是效果不好啊。后来定睛再看,大家一个一个从地上爬起来,原来都已经笑得满地打滚说不出话来了。接着才是热烈的鼓掌。”尽管很受欢迎,然而在那个年代,作品的意义要远比观众的笑声更为重要。所以,直到除夕的下午,《吃面条》能不能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都还没有人表态。最终总导演黄一鹤顶住压力出面并同意该小品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
艺术特色
曲解
在小品《吃面》中,朱时茂作为导演,让陈佩斯说两句台词,陈佩斯却曲解了他的意思,重复了朱时茂所说的 “两句台词”;紧接着,朱时茂阐述两句台词的内容“你着什么急嘛”,但是陈佩斯又曲解了他的意思,以为朱时茂在和自己对话,便回答“我不着急”;朱时茂知道陈佩斯曲解了自己的意思,便解释道“我说一共两句台词,你着什么急”, 陈佩斯便又回答道“是啊,一共两句台词,我不着急”…… 如此循环往复,为之后的笑料打下基础,给人一种无厘头但又符合常理的感觉,因此充满幽默感,渲染了气氛。
“曲解”的语言表达方式,很容易将观众带入情境当中,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其关注剧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揭开这 一误会的,因此使得观众在诙谐幽默的氛围中紧跟小品剧情往下看,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得到喜悦和满足。
对比
在《吃面》中,朱时茂的形象是“正常”的导演, 而陈佩斯则演绎了一个动作行为较为夸张的“送饭的”。但是,这个小角色是整个小品的主要人物,其语言夸张、动作滑稽,朱时茂在整个小品中起到配合剧情发展的作用,而陈 佩斯则是整个小品的灵魂人物。运用这样的对比方式,突出小品的重点,使观众很容易就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从角色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中得到乐趣。
肢体语言
小品《吃面》在演员的对话过程中,陈佩斯一直在不停地吃面,以吃面的动作为辅助,引出接下来“吃不下了” 的剧情。通过朱时茂的“盛面”这句台词,将故事引入高潮, 陈佩斯用“就这一碗了吧”向观众表明他已经“吃撑”,不想再吃,同时表演出“蹲不下去”的动作,来配合其语言; 这时朱时茂又补充“蹲下,蹲下。蹲一点儿”,引导观众将注意力都放在陈佩斯的动作和表情上,这时陈佩斯将“吃撑了”的状态表演得淋漓尽致,生动象形,以这种方式展现出极大的幽默感;最后顺着这种夸张的动作表现出陈佩斯“吃撑的痛苦”,从而为剧情最后陈佩斯说“导演,我现在不大想出名儿了”的结尾作出铺垫,使故事情节以一种自然流畅的方式结束,不会有戛然而止的感觉。
重要演出
作品影响
1984年,朱时茂和陈佩斯首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了小品《吃面条》而一举成名,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将有声小品搬上晚会的舞台。最终,小品《吃面条》在除夕演出后大受欢迎,朱时茂和陈佩斯两人以后多次登上春晚,成为了20世纪80、90年代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
作品评价
小品《吃面条》虽然情节简单,但却妙趣横生、令观众捧腹大笑,该作品也成为受欢迎的小品节目之一。陈佩斯被朱时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面条的夸张情景历历在目,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吃面条》展示出朱时茂和陈佩斯的喜剧才华,不仅好看好玩,而且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理。 (《戏剧丛刊》文周秀评)
《吃面条》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作品有趣而又自然,加上陈朱二人生动的表演,不愧是一部优秀佳作。作品表面上很俗套,但真正的意义在于映射出作为演员的艰辛,以及梦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作品唯一不足之处就在于人物过少、剧情过于简单化,如果内容再丰富些,给人的反思性将会更好。(《中国电影报》评)
《吃面条》这个小品,在当年可谓是教科书般的作品,不仅被很多电影学院作为经典教材,还开创了无实物表演的新高度。(鲁中网评)
争议事件
1999年,陈佩斯、朱时茂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告上法庭,称未经其许可,擅自出版发行含有两人在历届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并享有著作权及表演权的包括《吃面条》在内8个小品的光盘。最后,官司判决结果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的经济损失33万余元。尽管最后赢了官司,但此后陈佩斯也再没有出现在央视春晚舞台上。
参考资料
吃面条.豆瓣.2024-04-01
1984年春晚_小品《吃面条》表演:陈佩斯 朱时茂.央视网.2024-04-07
陈佩斯朱时茂罢写小品 为《吃面条》跑掉三次|春晚.网易娱乐.2021-04-23
《吃面条》差点无缘春晚 朱时茂称84年审查更严.网易娱乐.2024-04-01
因为他,大年三十我们有了太多欢笑.央广网.2024-04-01
黄一鹤去世丨成就陈佩斯朱时茂《吃面条》,顶住压力放“靡靡之音”.新京报.2024-04-01
1984年春晚_小品《吃面条》表演:陈佩斯 朱时茂.央视网.2021-04-23
说古谈今|1984全国人看陈佩斯《吃面条》,难忘今宵成结束曲.齐鲁晚报网.2024-04-01
陈佩斯谈与央视打官司:我是受益人,感谢时代.辽沈晚报.2024-04-01
陈佩斯,你都在央视安家了就上春晚陪观众过年吧.成都商报.2024-04-01
小品祖师爷是朱时茂陈佩斯,《吃面条》因“太好笑”险被春晚毙掉.中国电影版.2024-04-01
67岁陈佩斯评价《吃面条》!直言作品太过稚嫩 网友:高级凡尔赛.鲁中网.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