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宣武门

宣武门

宣武门,为北京内城城门,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明、清时京师内城九门之一,后演化为地片名,现泛指宣武门东、西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附近。

宣武门建于明代,初称顺承门,正统四年改称宣武。为内城南门之一。1931年(民国二十年)宣武门箭楼及瓮城被拆除。1955年拆除宣武门城楼。1966年,北京修建地铁时将宣武门城墙拆除,填平了护城河,从此宣武门不复存在,仅余一个地名。

宣武门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宽32.6米,进深23米,楼台高33米。瓮城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6米,进深21米,高30米。原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出入,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人们也称之“死门”。宋朝丞相文天祥、戊戌六君子曾在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被处刑。

 历史沿革

北京内城南垣,是明永乐初年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时,废元大都南垣,南拓两里重建的城垣。元大都南垣原有三门,左为文明门,右为顺承门,中为丽正门。宣武门是“顺承门”南移重建之门,起初沿用其名。

1439年(正统四年)重修城楼、瓮城,并把元顺承门改称宣武门,取张衡《东京赋》“武节是宣”,有“武烈宣扬”之义,清代入主后仍沿用。“宣武”之名,与南之左的“崇文”相对,即“左文右武”。因为取武为意,城门守军训练用的护卫校场就设在宣武门外。

1924年以后,北京城有午时鸣炮制度,鸣炮地点就是在宣武门城楼上,使用的炮是北洋政府军队退役的德国克虏伯野炮。午时鸣炮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30年代,老百姓俗称“宣武午炮”。

1931年(民国二十年)宣武门箭楼及瓮城被拆除。1955年拆除宣武门城楼。

1966年,北京修建地铁时将宣武门城墙拆除,填平了护城河,从此宣武门不复存在,仅留下了宣武门这个地名,辟为宣武门东、西大街。

建筑布局

城楼

宣武门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宽32.6米,进深23米,楼台高33米。城楼规制外形与崇文门相同,但比崇文门城楼略窄,略低些。重檐歇山顶三滴水楼阁式建筑,顶覆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斗拱及枋施彩绘,檐柱、山花板、滴珠板、楼体外墙施朱红色。宣武门门楼两边靠城垣内壁一侧分别有马道与城内通达。

原宣武门外为菜市口刑场,囚车从此门出入,城门洞顶上刻有“后悔迟”三字,人们也称之“死门”。

瓮城

瓮城呈长方形,南北长83米,东西宽75米,将门楼与箭楼连接为一体,西墙辟券门,其上为闸楼。

宣武门瓮城上架有火炮,这炮最早的有明朝铸的,也有后来清朝铸的,都是欧洲传教士帮助铸的,民国以后就荒废了。

箭楼

瓮城南墙城台之上为箭楼,在门楼之外,略低于门楼,设有箭孔80个,面阔七间,通宽36米,进深21米,高30米。

水关

门楼以西设有一水关,城内雨水与污水可沿明顺此排入南护城河。城外护城河上还有一石桥。

相关景观

宣武门内外大街

宣武门内外大街是贯穿内外城西部的南北通,宣武门大街往北直通西单牌楼,再经西四牌楼,与西直门大街相通;宣武门外大街南达菜市口,与宣南街道相连;沿顺城街往西即是象房,经象来街与闹市口相通。

宣武门教堂

宣武门教堂俗称南堂,位于西城区宣武门内东侧,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明末清初,在东直门外的东堂、蚕池口的西什库教堂(后迁西什库)相继落成后,始称南堂。

宣武门教堂总建筑面积为一千三百平方米,附属建筑四百平方米,为巴洛克式拱型建筑。正面砖雕花饰精美,门窗镶彩色玻璃。祭台和讲经台的装饰也很华丽。1996年11月,南堂被列为中国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人物

宋末元初,宋朝丞相文天祥在被元朝统治者关了四年后,因为不肯屈服,最后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被杀死。他在刑场上,态度庄严地对监斩官说:"我为宋朝能做的事,现在终于做完了"。

1898年9月28日,史称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6人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被处刑,谭嗣同在此喊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遗言。

参考资料

宣武门.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11-03

画说北京丨内城老九门:宣武门.澎湃新闻.2024-03-03

宣武门:曾鸣午炮.北京市人民政府.2024-03-03

老运河、老北京,新故事之“宣武门”.央广网.2024-03-04

宣武门,老北京曾经的“死门”.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3

【西城之最】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宣武门教堂.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4

慷慨赴死戊戌六君子与戊戌变法.百家号.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