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于2000年12月正式成立生物科学系,下设生物技术环境科学两个专业,2001年9月开始招生。2012年1月在生物科学系的基础上组建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并于2012年5月17日正式成立。

1999年初,青海畜牧兽医学院院党委决定创建生物科学系,由赵义斌教授担任生物科学系筹备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调研,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准备、可行性论证等工作。

所设专业

有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3个专业和1个专业方向。

下设机构

有院办公室、教学管理部、科研管理部、学生管理部,下设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资源环境4个教研室和青海省—犹他中美绿色合作伙伴新能源示范实验室。

实验设备

学院建成了由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理学和环境科学等7个基础教学实验室和高原生物适应机理研究室组成的省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达850平方米;2011年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实验室已获财政部立项建设;2012年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项目完成后仪器设备总额达到700万元,成为全校生物类和环境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平台。

现有《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省级重点实验室、《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青海省大学高原生物产业技术研究所、高原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犹他中美绿色合作伙伴新能源示范实验室和高原生物适应机理研究室。

师资力量

全院共有教职工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学科带头1人。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24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19人(在读博士4人);教辅人员中,专职书记1人,实验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的比例为85.7%。在2011年青海大学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先进集休荣誉称号。在教学竞赛中,先后有5名教师获得省级和校级教学竞赛优秀奖,1名教师获2011年度青海省优秀专家称号,1名教师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科研工作

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共成立了5个教学科研团队,其中“高原动物适应机制研究教学科研团队”、“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教学科研团队”和“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工程教学科研团队”被认定为青海大学教学科研团队。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的青海大学高原生物产业技术研究所、青海—犹他中美绿色合作伙伴新能源示范实验室和高原水生生物研究所正在围绕生物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课题积极地开展工作。2012年8月与北京华美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研发合作协议,设立青年教师和大学生“华美源”科技创新基金和研发基金,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体系建设。

截止目前,我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2项,中华环保基金委项目1项,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0项,国家重点实验开放课题2项,横向课题、青海大学中青年基金项目以及其他各类项目10多项。另外还指导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7项。获得国家级成果证书1项,省级成果证书5项。获得国际国内专利各2项。至2011年9月,在各级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231篇,其中SCI收录31篇,核心145篇。近5年向GenBank数据库提交80条基因序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