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严以京

严以京

严以京教授,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9年至1992年先后在罗彻斯特大学化学系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化学系作博士后研究,1992年至1994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非线性科学研究所作研究助理教授。1994年2月至今历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人物简介

严以京教授在非线性光谱、量子统计、最优化控制、电荷在生物体系的传输过程及复杂体系动力学等领域都做出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

他在美国Rochester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凝聚态非线性光谱的理论。

严以京教授建立的非线性光谱理论今天已被该领域科学家广泛采用,并已成为教科书的内容。

在用激光相干性主动控制化学反应的研究中, 他发展了基于密度矩阵动力学的最优控制的一般理论,至今仍为该领域所广泛采用。

近几年来,严以京在生物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电荷传输机制的研究和复杂体系的量子耗散动力学的等研究领域开创性工作,也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严以京教授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60多篇。

1999年,获得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海外)。

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海外科学家”称号。

人物简历

1982年1月,获复旦大学化学系学士

1989年2月,获Rochester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导师Shaul Mukamel教授。

1988年2月-1990年4月,美国Rochester大学化学系,Shaul Mukamel教授博士后;

1990年5月-1992年5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化学系,Kent R. Wilson教授博士后;

1992年6月-1994年1月,美国California大学化学院和非线性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1994年2月至今,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04年7月受聘教授职位。

1999年,获中国海外杰出青年基金(NNSF)

2003年,获中国海外杰出科学家称号(CAS)

研究领域

理论化学物理,非线性光谱学,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分子动力学,最优量子控制,分子阵列中的电-光过程,量子耗散和多体动力学,在生物分子和聚合物中的载流子长程输运,蛋白质折叠动力学,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

学术报告

应物理系张增辉教授的邀请,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严以京教授于12月28日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510报告厅,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Quantum Dissipation Dynamic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张增辉教授主持。

近几年来,严以京教授在生物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电荷传输机制的研究和复杂体系的量子耗散动力学的等研究领域开创性工作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

在此次报告中,严教授主要介绍了实用的量子耗散动力学方法、HEOM法的发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多种计算,如二维红外光谱、量子控制、DNA中的电荷传递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