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齿鹑螺
粗齿鹑螺(学名:Malea pomum),又称苹果螺,是原足目鹑螺科苹果鹑螺属的一种。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河流域,现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常栖息在潮间带至水深20米。成螺体形较小,壳质坚厚,具有光泽。最适宜的水温为25-32℃,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地方。满四个月就能繁殖,可用于养殖业。
形态特征
贝壳较小,星卵圆形,壳质较坚厚。壳高51毫米,宽34毫米。螺层约8层,缝合线较浅。螺旋部较低,约占壳高的1/5。壳顶2层微倾斜,光滑无肋,各螺层壳面略膨圆,上面刻有较宽大的螺肋,在体螺层上约有螺肋12条,肋宽略大于肋间距离。壳色淡黄褐或淡白色,其上有大的白色和褐色或黄色斑点,肋沟延至壳口附近,多呈橘黄色,壳面有光泽,很美丽。壳口小,柳叶形,内面橘黄色。外唇黄白色,极厚,上端狭,下端宽,内缘有发达的肋状齿约12枚。内唇瓷白色,内缘下半部有强的褶5~7个。前沟宽短,急向背方弯曲;后沟甚浅,为一小的凹陷。无脐及。
分布地区
粗齿鹑螺为暖海种,生活于低潮线附近或数米水深的浅海。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西沙群岛等地。
生活习性
苹果螺一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地方。它畏光怕热,但又不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生活。适宜水质pH值为7,溶氧4毫克/升,窒息点为1毫克/升。其最适宜的水温为25-32℃,8℃以下进入休眠,6℃以下短时间致死,35℃以上活动减弱,45℃短时间致死。
繁殖方式
苹果螺满4个月就能繁殖。在水温18-30℃时,长年均可产卵,苹果螺雌雄异体,饲养1.5-2个月,肉眼可分别雌雄。同龄的雌螺个体大,身扁,整个厣向内凹陷,螺口呈直形生长;雄螺壳口呈喇叭形,厣的中部向外凸起,呈扁桃形。
养殖技术
苹果螺可采用池塘养殖和稻田养殖两种方式。池塘养殖分为幼螺、小螺、中螺和成螺养殖,各阶段有不同的放养密度、饲料投喂和管理要求。稻田养殖投资少,可增加稻田的肥力,但需控制得当,否则将对水稻生产构成危害。
越冬
苹果螺畏寒,水温在12℃时活动滞缓,8℃时进入休眠状态,安全越冬温度在0℃以上。可采用池塘越冬、泉水井越冬、温泉越冬和室内越冬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