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臣
王舜臣(?-1147年),北宋时期的西军将领。
王舜臣行伍出身,骁勇善射,之后逐渐升官到知麟州、崇仪使、成州刺史,后又被临时调任为熙河兰岷路钤辖。元符二年(1099年),王舜臣在主将战败身亡部队被敌人追杀的情况下,持弓断后恐吓敌军不敢上前,让军队避免了覆灭的危机。同年,他被革除官籍并停职,但留在泾原路充任“效用”(低级军职),随时听候差遣。南宋初,王舜臣辞官,被授予“检校少师”和“岳阳军节度使”的荣誉头衔,并兼任祐神观的提举官。
人物生平
王舜臣,生年不详,行伍出身,骁勇善射。绍圣四年(1097年)王舜臣逐渐升官到知麟州、崇仪使、成州刺史,后又被临时调任为熙河兰岷路铃辖。元符二年(1099年),熙河兰会钤辖兼任河州知州种朴与羌族对战时身亡,偏将王舜臣在主将战败身亡部队被敌人追杀的情况下,持弓断后射死羌人七名先锋,恐吓敌军不敢上前,让军队避免了覆灭的危机。同年,王舜臣被剥夺十级官职,革除官籍并停职,但留在泾原路充任“效用”(低级军职),随时听候差遣。宋徽宗时期,王舜臣因为他的女儿得到宠幸,升官为岳阳军节度使。赵桓时期,王舜臣担任右金吾卫上将军。南宋初,王舜臣辞官,被授予“检校少师”和“岳阳军节度使”的荣誉头衔,并兼任祐神观的提举官。
轶事典故
在北宋宋徽宗年间,宋军与反叛的羌族部落作战,一开始作战不利,甚至连主帅种朴都遇伏战死。当时败退的宋军被敌人围追堵截,在狭窄的关隘前挤成一团,即将陷入溃败和覆灭。这时,偏将王舜臣站了出来,他把弓挂在手臂上,独自站在战败的军队后面。羌人前来的大概有上万骑兵,有七个人披甲骑马走在前面。舜臣心想,这一定是羌族酋长中特别狡诈的人,如果不先将他杀死,我军一定会被消灭。于是扬言说:‘我让走在最前面的人在眉间插上花朵。”他拉弓射了三箭,三个敌骑落马而死,而且都是脸上中箭,其余四个人转身逃跑,箭射穿了他们的后背,上万的骑兵惊视不敢上前。于是王舜臣得以整顿军队。过了会儿,羌族又来进攻,从下午到晚上,王舜臣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射出一千多支箭,箭无虚发,射到手指破裂,血流满臂,之后他们的军队平安脱险。
人物关系
历史记载
《宋史·种世衡传》记载,河南蕃部叛,属羌阿章率他族拒官军,熙帅胡宗回使朴出讨。时朴至州才二日,以贼锋方锐,且盛寒,欲姑徐之。而宗回驰檄至六七,不得已,遂出兵。羌知朴来,伏以待。朴遇伏,首尾不相应,朴殊死战,为贼所杀,以马负其尸去。羌乘胜追北。师还,遇隘,壅迮不得行。偏将王舜臣者善射,以弓挂臂,独立败军后。羌来可万骑,有七人介马而先。舜臣念此必羌酋之尤桀黠者,不先殪之,吾军必尽,乃宣言曰:吾令最先行者眉间插花。引弓三发,陨三人,皆中面,余四人反走,矢贯其背。万骑愕眙,莫敢前,舜臣因得整众。须臾,羌复来,舜臣自申及酉,抽矢千余发,无虚者,指烈血流至肘,薄暮,乃得逾隘。将士气夺,无敢复言战。当是时,微舜臣,则师歼矣。事闻,赠朴雄州防御使,官其后十人。
参考资料
宋史·种世衡.识典古籍.2025-03-30
王舜臣.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库平台.2025-03-29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七 .识典古籍.2025-03-28
靖康要录.识典古籍.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