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沈单16号

沈单16号

“沈单16号”原代号为沈9729,是由沈阳市农科院于1995年培育的一种普通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由自交系“沈137”作为父本,K12作为母本杂交而成。经过多年的选育和试验,“沈单16号”于2001年12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形态特征

“沈单16号”的成株株高约为280厘米,穗位高度约118厘米,呈现塔型生长形态,总叶片数量通常在23至24片之间。其籽粒颜色呈橙黄色,属于硬-半马齿型,千粒重大约为400克。在沈阳地区的生长周期为125天左右,随着地理位置向南方移动,生育期会相应缩短。

产量表现

“沈单16号”在辽宁省区预试验中表现出色,连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609.8千克,相比对照品种“掖单13号”增产11.9%,位居首位。在全国西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中,同样取得显著成绩,两年平均亩产833.9千克,增产幅度达13.2%,再次排名第一。此外,该品种还表现出对多种病害的高度抵抗力,包括大小斑病、青枯病、丝黑穗病、矮花叶病等。

质量标准

“沈单16号”是一种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其品质符合国家普通优质玉米标准以及国家商品粮收购1-2级标准。经检测,其粗蛋白含量为10.69%,粗脂肪含量为4.45%,总淀粉含量为73.9%,赖氨酸含量为0.30%,容重为771g/L。

分布范围

“沈单16号”适应性广泛,在中国多个省份均有适宜的种植条件,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南部、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浙江省、湖北、安徽、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云南省、北京、天津市等地。

推广效益

截至2002年,全国范围内“沈单16号”的推广面积已超过160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8亿公斤,带来社会经济效益5.6亿元。预计未来推广潜力巨大,有望覆盖5000万亩以上的土地,预计将增产粮食25亿公斤,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7.5亿元。

栽培技术

地块选择

“沈单16号”对地块的要求并不严格,无论是平肥地还是坡地、山地等贫瘠地均可种植,且能够获得良好的产量。

种子处理

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特别是在低洼易涝、气候寒冷潮湿的地区,建议使用药物拌种,以预防丝黑穗病的发生,从而保障高产。

适时播种

当土壤表层温度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达到60%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为了确保苗全、苗齐、苗壮,应尽早播种,尤其在生育期较短的地区,更要把握最佳播种时机。

合理密植

春播春玉米区的清种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3300株左右,肥沃的土地可适度密集种植,而贫瘠的土地则应适当减少密度。夏播夏玉米区的一般密度为每亩3500株左右,肥沃的土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密度,或采用比空、间套作等方法,通过提高双穗率来提升单株生产能力。

施肥

应施足底肥,推荐使用氮磷钾复合肥料,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添加农家肥。对于土壤肥力好的地块,每亩施用20公斤肥料,而对于肥力差的瘠薄地,每亩应施用30-40公斤复合肥料。出苗后30天和50天分别进行追肥,每次追肥量以每亩15-25公斤尿素为宜。

病虫草防治

播种后应及时喷洒除草剂封闭地面。若除草效果不佳,应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收获

“沈单16号”为活杆成熟类型,当苞叶变黄后即可进行收获。茎秆可用于饲养家畜。

参考资料

沈单16号(沈9729).搜狐网.2024-11-02

科普农业|玉米品种介绍之晚熟品种——沈单16号.微信公众平台.2024-11-02

西夏种业-沈单16号.火爆农资招商网.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