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春秋
羊春秋(1922年4月—2000年12月13日),别名子高,笔名公羊,男,湖南邵东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湘潭大学教授,著名文史学家、诗人、韵文学专家、中国当代散曲界的旗手。离休后,婉言谢绝了当兼职教授的邀请和车马费,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不断有新的著述问世。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2月,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首届湖南省荣誉社会科学专家称号。《光明日报》称他为著名文史学家、诗人。
人物经历
1949年参加湖南解放总队,历任大队秘书、指导员,后任中南教育部秘书组长、湖南工农速成中学副教导主任。在而立之年,他在仕途上有发展机会,却放弃了,立志做一个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人民教师。
1957年考取华中师范学院元明清文学研究生班。曾任《小春秋》编辑,《中华时报》主笔。
1959年研究生毕业后,长期在高等院校执教。
“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受迫害。
1978年,羊先生应聘为湘潭大学中文系主任,担负初创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直到离休。
1992年,出版《散曲通论》,被誉为“当代散曲研究的丰碑”,先后获湖南省和国家教委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2000年12月13日在长沙市逝世,终年79岁。
所授荣誉
湘潭大学恢复建校之后,他到湘潭大学中文系担负初创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直到离休。他是湖南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省文联委员、省作协理事。曾任湘潭大学学术顾问、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省诗词协会名誉会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刊》主编。
他从事古典文学教研工作50余年,勤奋教书,认真育人,桃李满三湘,弟子遍全国。他信奉“以言教者穷,以身教者从”,注重做学生的表率,带出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在教师、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滋兰九,树惠百亩,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他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注意帮助中青年教师和学生进步,按照韩愈所说“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弗传”,用心扶持和培植后辈。
社会评价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像渡船,像铺路石和人梯,奉献给别人,顾不上自己。他却说,作为共产党员,我没有权利拒绝去做蜡烛、渡船、铺路石和人梯,要学习和发扬中国古代教育家那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的精神,做好党的教育工作。
《羊春秋散曲集》共150首,在中国散曲研究会会长赵义山看来,收集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字字珠玑,首首精彩。“羊老先生节操高尚,襟怀磊落,不仅是湖湘古今曲坛上的卓然大家,也是中国20世纪曲坛上璀璨夺目的巨星。我们学习羊春秋先生崇高的志向,继承和发扬他关注民生的高尚情操,对于宏扬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当代文化事业,是十分有意义的。”
“散曲就是当年的流行歌曲。”在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宋湘绮老师的眼中,羊老先生是时代的楷模,他用散曲这一民族诗歌的形式反映着时代变迁。他既是诗人又是学者的双重身份,研究和创作并举,更能把握民族诗歌传承的脉搏;而更让人尊敬的是他道德文章双壁同举。“这对我们为人师表也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