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盖钧镒

盖钧镒

盖钧镒,男,汉族,1936年6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7年7月,盖钧镒从南京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后,历任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助教、讲师,曾任研究院副院长、副校长等职务。1980年至1982年,盖钧镒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进修。1988年至1989年,他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进修。1991年11月,盖钧镒被任命为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任职至1995年7月。1995年起,盖钧镒担任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教授、主任。2021年3月,盖钧镒科研团队带着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大豆种质资源来到海南三亚,开展大豆南繁育种工作。

盖钧镒一直从事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尤其专长于大豆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以及数量遗传与试验统计的研究,曾创建中国大豆改良中心,育成并参与育成20多个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推广。通过高产育种与栽培实践的结合,选育出超高产大豆新品种南京农业大学88—31。盖钧镒曾先后获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科研奖、何梁何利基金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三农”模范人物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6年6月5日,盖钧镒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小学毕业后,盖钧镒考入了无锡辅仁中学。1950年到1953年,盖钧镒在辅仁高中学习。1953年9月到1957年7月,他在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毕业获学士

1957年,盖钧镒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本科毕业后到苏北农村参加劳动锻炼。1959年10月,盖钧镒回到南京农学院任教。1960年,担任南京农学院江浦实习农场第三工作站站长。1964年9月,盖钧镒考取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师从马育华教授,并于1968年7月毕业,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盖钧镒和团队育成的南农1138 - 2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推广获得成功。“文化大革命”期间,盖钧镒常常白天在农场劳动,晚上学习。1979年,盖钧镒的第一本译作《数量遗传学原理》(原作:昆士兰大学 W. B.  马塞)出版。

1980年至1982年,盖钧镒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进修。1985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6年3月,晋升为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88年至1989年,他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进修。1990年3月,盖钧镒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南京农业大学研究院副院长。1991年11月,盖钧镒被任命为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任职至1995年7月。

1995年起,盖钧镒担任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教授、主任。2001年,盖钧镒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12月2日,盖钧镒教授到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市所区进行学术指导与学术交流。2021年3月,盖钧镒科研团队带着适合南方地区种植的大豆种质资源来到海南三亚,开展大豆南繁育种工作。2022年,盖钧镒受邀参与第四届全球锡商大会,他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光靠模仿不行,创新驱动才有出路。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盖钧镒的父亲盖寿昌原为一家米行的会计,后来又成为一家动力机厂的出纳。母亲龚仪操持家务,后来参加街道工厂的工作。

婚姻家庭

1959年10月,盖钧镒到南京农业大学任教。做了老师的盖钧镒,一心放在科研和教学上,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1971年,在妹妹的介绍下,盖钧镒结婚。盖钧镒的妻子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在上海工作。为了研究大豆,自幼在沪生活的盖钧镒放弃回上海市与妻子团聚的机会,留在南京。2003年,盖钧镒的妻子退休,来到南京,盖钧镒夫妻结束了32年的分居生活。

主要成就

盖钧镒主要从事大豆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盖钧镒全面研究了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及其遗传基础,编著《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与种质基础(1923-2005)》,揭示了中国种质利用的地区局限性和加强生态地区间基因交流的紧迫性。他绘制了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图,提出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方法和品种生态区划,发现了栽培大豆起源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

盖钧镒从两万多份大豆资源中精心筛选出1900份,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带领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反复种植、观测,记录下每一份资源最完整的性状特征。70年代首选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南京农业大学1138-2,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推广应用,这是中国南方地区遗传贡献最大的亲本材料。随后又培育出了苏协一号、南农73-935、南农菜豆5号等大豆新品种30余个。

针对东北地区、黄淮海和南方三个大豆产区,建立育种研发基地,盖钧镒先后培育出南农66等大豆新品种13个,目前正在大面积种植。其中,南农47在黄淮海南片创造了亩产337.34公斤的高产水平,南农66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创造了亩产258.02公斤的产量,突破国家大豆高产攻关的目标。在近10年的探索中,盖钧镒发现玉米跟大豆间作套种可以提高种植效率,有望解决大豆的需求问题,他牵头组织专家向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建议被写入2022年中央1号文件并予以实施。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盖钧镒先后发表论著430余篇册,以下是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社会职务

所获荣誉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根据2024年10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网站显示,盖钧镒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20余项。

人才培养

盖钧镒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出建立农学、农理、农工、农文共同发展的综合性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思路与设想,探索创建能够满足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机制的种业科学学科,推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的种业科学系于2011年建系。

在教学方面,盖钧镒一直提倡教授、资深教师要到教学第一线为学生上课。他常年坚持为研究生讲课、解惑,开设了研究工作的试验统计方法、数量遗传学、植物改良的理论与方法、大豆遗传育种、植物育种研究进展、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班讨论等硕士生、博士生课程,截至2015年,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大部分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知名中青年学者。

人物评价

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豆遗传育种学家,他(盖钧镒)将一个甲子的岁月献给了中国的大豆事业,为的就是“让老百姓吃着中国黄豆子打出的豆浆、磨出的豆腐”。(中国江苏网 评)

盖钧镒将一甲子的岁月献给了直径不到一厘米的大豆,85岁高龄的他,仍然每天埋首实验室、奔走在田间地头,为的就是“中国碗里中国粮”,这是“一生择一事”的执着,更是“顶天立地”科学家的情怀与担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之声 评)

盖钧镒先生立志发展中国大豆科学和大豆产业以争荣于世,为中国最广大的农民做实事。“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勤奋以求进,执着致探新。”为了理想和事业他仍一如既往的辛勤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评)

盖钧镒,这位被誉为“中国大豆院士”的学者,半个多世纪埋首实验室、奔走在田间,倾尽一生致力于大豆遗传育种研究,为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已是87岁高龄,却仍然步履不停。(央视频 评)

参考资料

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10-16

盖钧镒.豆瓣.2024-10-16

盖钧镒.国家图书馆.2024-10-16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豆育种专家盖钧镒—— 种瓜得豆豆满仓.经济日报.2024-10-16

“大豆院士”盖钧镒——神州万里豆花香.百家号 光明网.2024-10-16

盖钧镒.南京农业大学档案馆.2024-10-16

盖钧镒同志事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10-16

2022最美科技工作者丨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推荐候选人——盖钧镒.百家号 中国科协之声.2024-10-16

盖钧镒院士应邀到我所进行学术指导.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2024-10-16

第四届全球锡商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 “光靠模仿不行 创新驱动才有出路”.国际在线新闻.2024-10-16

院士团队与企业共育“金豆子”.epaper.gytoday.cn.2024-10-27

..2024-10-16

盖钧镒.南京农业大学.2024-10-16

盖钧镒 Junyi Gai的全部作品 (5).豆瓣.2024-10-16

第二届理事会.江苏省遗传学会.2024-10-16

第三届理事会.江苏省遗传学会.2024-10-16

第四届理事会.江苏省遗传学会.2024-10-16

第五届理事会.江苏省遗传学会.2024-10-16

第六届理事会.江苏省遗传学会.2024-10-16

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励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10-16

盖钧镒.中关村中慧先进制造产业联盟.2024-10-16

盖钧镒教授(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024-10-16

刘德培副院长等10名院士获“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中国工程院.2024-10-16

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的决定.教育部网站.2024-10-16

多家权威官微剧透22位“首届种业科学家奖”名单 颁奖盛典因疫情延期. 安徽省食用菌行业协会.2024-10-16

温暖一座城!“感动南京”2023年度人物揭晓.现代快报.2024-10-16

盖钧镒.江苏省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24-10-16

盖钧镒.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2024-10-16

以匠心,暖人心,三翼鸟全屋用水联合《秘密大改造》温暖收官.央视频.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