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后利城村

后利城村

后利城村东与江苏省赣榆区接壤,村中有古利城遗址,位于临沂市临沭县蛟龙镇驻地东北5.5公里处。

以遗址为中心分为两个村落。遗址之南为前利城,之北为后利城。耕地137公顷,全村530户,1916人。是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

人口民族

人口

全村530户,1916人。

经济

综述

后利城村附近有着广阔的丘陵,适宜的温差,是培植高品质红薯的理想地带。收获后的红薯,是加工粉条、粉、甘薯淀粉的最佳原料。后利城村有着百余年粉条加工的历史,采用传统的粉条加工方法,原始方式手工制作.成品粉条口感正、质量好,虽然价格稍高一些,却赢得各地人的喜爱。农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加工红薯粉,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近十年来,在地方政府关心支持下,后利城村附近(蛟龙镇)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红薯粉加工基地。粉条(皮)、红薯粉产品畅销山东、河南省河北省上海市山西省等十多个省、市.近几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探索推行林、农复合经济,成立了后利城村林下菌种植协会,在林间空隙地大力推广林下食用菌种植模式,发展林下香菇种植面积200多亩。已销往山东、江苏省北部等地大中城市。2012年已开工建设“临沭县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后利城村坐落在该产业区内。规划产业定位光电产业、电动车产业与高档食品产业为主,规划面积达22.8平方公里(3.42万亩),产业区建成后会给后利城村经济带来大发展。

旅游

景点

历史遗迹

后利城村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东汉时在这里曾设利城郡治。该村古遗址古碑上刻“利城镇”,明万历三年(1575年)铁罄上也嵌有“利城镇”字样,证实了利城镇的存在。清康熙《重修沂州志--疆域志》载:“万历九年设利城社”。明弘治年间两村分立,今古城遗址为两村共有。197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当地老人回忆,民国年间本地有古庙,庙碑上有“大元肱志重修行香院”几字。后重修庙宇,门额改题“太平寺”,寺中有古槐一株,干粗十余围,碑刻唐朝不记碑”五字。古城遗址之南原有射箭台、古墩、演兵场、古墓群,惜今均已不存,唯近年出土的残碎砖瓦可证。

后利城村自然风光秀丽。其地北望苍马山,东北有夹谷山,西邻红石岭,东傍小河,村舍座落于山凹盆地平原之上。清末在此设馆的塾师常某,曾对村貌作文描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左有小河围绕,流水潺潺;右有寺庙亭,柏槐参差;前有关帝庙,后有普萨墩(又称塘子庙)”。该文对后利城村貌的勾画,与历史基本吻合,也与出土文物相印证。

20世纪40年代,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八路军第115师师部曾驻扎在利城村周围一带。后利城村在上级政府支持下,对该村红色遗迹进行保护及修复,成为后人参观学习的纪念地。

参考资料

后利城村.山东省情网.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