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穗竹属
短穗竹属(学名:Brachystachyum Keng),禾本科下的一个属。
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状竹类。地下茎单轴或复轴型。竿散生,高达2.6米,幼竿被倒向的白色细毛,老竿则无毛;节间圆筒形,无沟槽,或在分枝一侧的节间下部有沟槽,长7-18.5厘米,在环下方具白粉,以后变为黑垢,竿壁厚约3毫米,髓作横片状;竿环隆起;节内长1.5-2毫米。竿每节分3枝或竿上部者可分3-5枝。竿箨早落性,箨鞘厚纸质,短于其节间;箨耳发达,耳缘常有弯曲毛;箨舌微呈拱形;箨片开展,易落。叶鞘宿存,叶耳小,具繸毛,老后缝毛易脱落;叶舌短矮;叶片披针形至长卵状披针形,小横脉明显。花枝节间极短缩,呈短穗状或头状,常单独侧生于顶端具叶小枝的各节,含假小穗2-8枚,基部有1先出叶及一组向上逐渐增大的苞片,苞片向上过渡到佛焰苞;佛焰苞2-4片,每一苞腋内各有1-3个假小穗;小穗有5-7朵小花,颖1-3,当为3片时,第一颖为鳞片状,具1脉,其余的颖与外相似,惟稍短;外稃硬纸质,顶端尖锐,有数条纵脉和不明显小横脉;内稃与其外稃等长或稍长,背部具2脊,先端有2裂;鳞被3,罕或4,彼此近于等长,位于后方的1片较窄,呈披针状,前方的2 (3)片为倒卵形或匙形,基部均有脉纹,背部有较密的毛茸,边缘具纤毛;雄蕊3,花丝分离;花柱 1,较长;柱头3,细长,呈羽毛状。
分布范围
本属仅1种和1变种,原华东特产;现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小行星2547、广东省、浙江省等地均有发现。模式标本采自江苏和浙江太湖沿岸地区。
栖息环境
生长于低海拔的平原和向阳山坡路边。
该属物种
短穗竹
短穗竹(原变种)
主要价值
竿可做伞柄、钓鱼竿,也可劈篾编织家庭用具,笋味略苦。
物种保护
本种是我国特产竹类,现已列入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
参考资料
短穗竹.植物智.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