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扶贫路上

扶贫路上

《扶贫路上》是由田沁鑫执导的民族歌舞剧。作品再现了牺牲在扶贫第一线的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并借此向280多万奋战在“扶贫路上”的驻村干部、青年党员和第一书记们,以及牺牲在扶贫岗位上的770余位一线干部致敬。

《扶贫路上》于2020年9月16、17日在南宁市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正式首演。

剧情简介

《扶贫路上》以广西百色市原乐业县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原型,从不被信任,到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好书记,乐观的她埋头苦干,带领全村走出困境,年仅30岁牺牲在扶贫路上的真实故事改编。

出品单位

《扶贫路上》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中央歌剧院联合出品。

幕后制作

2018年7月8日,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演出管理处处长程鹏的带领下,十余位专家组成了《扶贫路上》采风团,深入百色7个县(市、区)展开了为期7天的采风活动。同年11月,《扶贫路上》音乐创作团队一行5人来到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开展原生态音乐专项采风。隆林县的民俗音乐、民俗、民情这些丰富的素材为《扶贫路上》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从2019年2月中旬开始,总编剧、总导演田沁鑫带领十余位艺术家组成的《扶贫路上》采风团队,深入到百色凌云县进行调研、采风,与农民、扶贫干部面对面谈心。通过此次基层一线采风,创作团队意识到文化帮扶是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采风期间,编剧组在田沁鑫的带领下,着手展开了《扶贫路上》剧本的大纲创作。其后四个多月,作曲组、编剧组、作词组等认真学习国家扶贫政策,深刻认识工作在扶贫一线的党员干部的坚定和勇气,历经数次创作会议,完成《扶贫路上》的定稿剧本。

音乐方面,作品中融汇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音乐总监印青力求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方方言为观众徐徐展开一幅音乐上的民族画卷。

定稿之际传来黄文秀遇难消息

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是处处荡漾山歌的神奇地方。百色市是广西扶贫的主战场,然而美丽的壮乡却饱受贫困的侵袭。

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无疑是290万第一书记以及驻村干部的缩影。田阳区壮族姑娘黄文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却毅然回到百色成为百坭村第一书记。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就三大本扶贫日记。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户贫困户中88户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

黄文秀不幸遇难的两年前,主创团队曾八次深入百色地区采风,剧本打磨12稿。《扶贫路上》剧本于2019年6月中旬定稿,几乎就在同一时间,黄文秀利用周末回田阳区(现田阳区)老家看望手术后不久的父亲,因心系暴雨中的驻村群众,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遇山洪不幸遇难。

得知这一消息,主创团队即刻奔赴百色市,冒着可能遇到洪灾的危险在黄文秀遇难地实地考察,到乐业县百坭村聆听黄文秀的故事。

于是,剧中的黄文秀从挨家挨户走访到组织村民集体抗洪,从为了与村民沟通学习桂柳话到为了挽回整日酗酒的醉汉而让他在村委会升旗,每一个事例都小而有力。而音乐创作团队更是在百色隆林各族自治县开展原生态音乐专项采风,观摩苗族和彝族民俗音乐壮族山歌南盘江调、隆林哥侬呵调、壮族八音坐唱等,了解和收集隆林县的民歌、民俗、民情,为创作烙上了“民族”的深深印记。

演出场馆

参考资料

《扶贫路上》:走出剧场便可哼唱的民族歌剧-.新华网.2020-09-24

文旅部: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组织创作100部舞台艺术作品--独家稿件-.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