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词汇应用通则

词汇应用通则

《词汇应用通则》是199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万艺玲等。该书是一本关于汉语词汇使用的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正确、准确地使用汉语词汇。

内容介绍

词汇应用通则,作者:万艺玲,郑振峰,赵学清著。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万艺玲,女,1970年10

目生,湖南长沙人。1988年至

1995年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习,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

范大学汉字研究所博士。主要

论著有《三部辞书的动词释义

粗析》、《对外汉语教学词义教

学中的两个问题》等。

郑振峰,男,19‘65年6

目生,衡水市人。1994年获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学

位,现为该校汉字研究所博

士。主要论著有《趣味汉字字

典》(台作)、《文言文的标点与

今译》等。

赵学清,男,1966年9

目生,山东莘县人。1991年荣

武汉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所

博士。主要论著有《从虚词研

究的历史看<汉语大字典>的

创新》、《论鲁西人辨析入声

字》等

作品目录

目 录

致读者

――《汉语应用通则丛书》序

第一章 词与词汇

第一节 什么是词和词汇

一 词

二 词汇

三 学习词汇的重要性

第二节 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

一 汉语词汇发展概况

二 汉语词汇积累的三个历史阶段

三 词汇发展变化的趋势

第三节 汉语词汇的特点

一 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倾向

二 汉语缺少词形变化

三 外来词多采用意译

四 汉语中有许多虚词是从实词虚化而来

第二章 汉语的词形特点

第一节 语素、字、词及其关系

一 语素和词

二 字和词

第二节 汉语中的单音词

第三节 汉语中的复音词

一 复音词中的单纯词

二 复音词中的合成词

第四节 复音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

第三章 汉语的词义

第一节 词义的性质

一 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二 词义的概括性和实指性

三 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四 词义的社会约定性

第二节 词义的内部构成因素

一 词的理性意义

二 词的色彩意义

第三节 词义的分析单位

一 义位和义项

二 义素和义素分析

第四节 汉语词的多义性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二 词义的引申

三 词的书写形式对词义的影响

第五节 汉语词义的历史演变

一 词义发展演变的原因

二 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三 如何把握和积累词义

第四章 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同义词

一 现代汉语的同义词

二 古代汉语的同义词

第二节 反义词

一 反义词的性质和类别

二 反义词的对应关系

三 学习反义词的意义

第三节 同音词

一 同音词的确定及其形成原因

二 同音词的类型

三 同音词的作用

第四节 同形词

第五节 同源词

一 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

二 推源和系源

三 学习同源词的意义

第五章 熟语的分类与运用

第一节 成语

一 成语及其特点

二 成语的源流演变

三 成语的结构

四 成语的意义

五 成语的学习及其规范运用

第二节 谚语

一 谚语的名称和性质

二 谚语的产生与发展

三 谚语的内容和分类

四 谚语的语言特点

五 谚语的功能与运用

第三节 歇后语

一 歇后语的名称和性质

二 歇后语的结构和类型

三 歇后语的功能

四 歇后语的规范化

第四节 惯用语

一 惯用语的名称和性质

二 惯用语的结构

三 惯用语的意义

四 惯用语的修辞作用

第六章 词汇的规范化

第一节 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第二节 词汇规范化的几个方面

一 方言词的规范

二 古语词的规范

三 外来词的规范

四 新造词的规范

第七章 汉语词汇与文化

第一节 汉语词汇与中国文化的一般关系

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 汉语词汇与中国文化

第二节 汉语词汇系统与民族文化

一 词汇反映着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二 词的中外借用和文化交流

三 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及其文化心理

四 传统称谓词语与中国文化

五 汉族人的姓名与华夏文化

六 地名与中国文化

第三节 汉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一 研究词汇文化意义的重要性

二 词源意义与古代文化

三 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四 数词的文化含义

第八章 词的贮存和解释

第一节 词的贮存

一 古代词语及词义的贮存

二 现代词语的贮存

第二节 词的解释

一 词义和词义表述

二 古代解释词语的方法

三 现代解释词语的具体方法

第三节 词典的编排和运用

一 词典的分类

二 词典的编排和查阅

附录一 术语索引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 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