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东南边陲,系华蓥山支脉巴岳山背斜地带,公园总面积3517.3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2%。地跨玉龙、龙水镇、邮亭镇、拾万四个镇,紧邻周边的铜梁区、永川区、双桥经开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带,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玉龙山,古名为巴岳山,亦称西山。2004年,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足区东南部,上距成都市250公里,下至重庆82公里,离大足城区3公里,仅27公里便与成渝高速路相连,位于北纬29°23′-29°52′,东经105°28′-106°02′之间,公园总面积3517.39公顷。
地形地貌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足区境东南边陲,系华蓥山支脉巴岳山背斜地带。景区质地为红色砂岩、泥岩和灰白色石灰岩。
气候特点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工程区内年平均气温17.2C,年平均降水量1006.6毫米,最高海拔934米。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玉龙山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1.5%,于2004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玉龙山植被条件较好,天然林为树竹混交或针阔混交林,竹类资源较为丰富,农业植被以水稻为主,旱地为小麦、油菜、番薯及各类蔬菜。玉龙山园内植物种类繁多,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树,有古木参天的原始次生林;有保存完好的三清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茶山、竹海、垂松涛林、杜鹃林、七个坡森林迷宫、珙桐、多杆香樟、古楠、松、怪柏、奇石、青杠、梅竹、茶丛。
动物资源
据统计,野生动物有35科67种,分兽类、鸟类、鱼类,节肢、两栖、爬行纲,腹行类,常见浮游动物等。湖区候鸟群栖,每至秋冬,数以百千计的鸟群,狐属、刺猪、山羊、岩羊、野兔、红原鸡、大足黑山羊等野生动物。
主要景观
园内人文景观众多,有道教景观三清洞,有天主教堂,有佛教圣地白云古刹、禅乐寺、皇烟寺、御封寺,具有深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建设背景
管理体制
地跨玉龙、龙水镇、邮亭镇、拾万四个镇,紧邻周边的铜梁区、永川区、双桥经开区。玉龙山森林公园作为大足石刻旅游精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牌建设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12月23日批准成立。
旅游信息
交通
外部交通
玉龙山公园距重庆市85公里,距成都—重庆高速公路、成渝铁路27公里,距县城23公里,距大足区——龙水镇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重庆汽车站有开往大足的班车:九广西铁天水围站转乘轻铁705或706线,在湿地公园下车,步行5分钟便能到达。金钟(西)巴士站乘967线巴士至俊宏轩站下车,再步行约3分钟。705、706、761线均途经湿地公园站,也可乘九巴264M、265M、265S、276A、276B或967在公园门外下车。
自驾线路:主城—成渝高速—三环高速—玉花路—玉龙山
实用信息
星期一、三至日、公众假期:上午10:00至下午5:00(下午4:00停止售票)
逢星期二:休息(公众假期除外)
农历年初一及初二:休息
文化活动
艺文作品
宋人沈立《海棠记》:天下海棠无香,惟大足区治中海棠独香,故大足又称“海棠香国”。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大足县始建于李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取“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又因“有海棠花而独香”的传说,故有“海棠香国”的美名。唐末至宋末,为昌州府和潼川府治地。明洪武十年改属重庆府。清末民(国)初属重庆府、川东道。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解放后,先后隶川东行璧山专区、四川省江津专区、永川地区。1983年永川地区撤销隶属重庆市。
参考资料
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欣欣旅游网.2021-06-20